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嘉銘)美國在經歷史上最熱的一個7月後,旱災令當地農作物嚴重失收,引致全球糧食價格飆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在月度指數更新報告中稱,7月食品價格指數平均為213點,較6月上漲12點,創2009年11月以來的最大升幅。雖仍低於2011年2月的238點紀錄高位,但已接近07/08年間糧食危機期間的水位。美國農業部則估計玉米及大豆總產量將創新低。
全美六分一玉米作物報廢
美國於7月經歷最少半個世紀以來最大旱災,一個月內破壞了全國六分之一的玉米作物,美國政府估計,種植玉米的農夫所荒廢的農地面積,大於歐洲比利時及盧森堡共計的面積,可能重現2008年糧食危機的全球警報。
踏入8月,美國旱情仍然加劇。美國農業部日前宣布,美國受旱地區面積進一步擴大,共有33個州的1,628個縣被定為受災區,其中1,496個縣是乾旱受災區。農業部同時估計玉米總產量可能創下6年來的最低水平,將比去年大幅減少13%,為108億蒲式耳,這一估計比7月預測減少了17%;每英畝玉米產量將下降到1995年以來的最低點。大豆也減產12%,產量預計為27億蒲式耳,每英畝大豆產量將創近10年來新低。
雀巢卡夫產品勢將加價
此外,美國農業部預期,玉米及大豆的價格將創新高,當地玉米價格於今年收成季節開始後,平均為每蒲式耳7.5美元至8.9美元。農業部首席經濟師Joseph Glauber表示,玉米失收料將會影響全球的食品製造商,包括雀巢、卡夫及Tyson等,食品製造商已明言會將成本轉嫁消費者,全球糧食價格飆升乃無可避免。「局面有可能演變成2007/08年那樣的情況」糧農組織資深經濟學家兼穀物分析師Abdolreza Abbassian說。
Abbassian補充,過去一周的美國玉米出口銷售就跳升至10個月來的第二高位,其中包括一筆由墨西哥民間進口商所下的一次性接近紀錄的訂單,這反映出現時已出現規模異常龐大的提前採購和額外囤積活動。同時,芝加哥玉米期貨價格持續上升,自6月中旬以來已累計上漲逾60%,觸及每蒲式耳近8.30美元的紀錄新高,大豆期貨同期上升3%。進口商爭搶產量欠豐的美國穀物,一直將玉米價格推升至紀錄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