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在黑龍江省肇東市一處玉米地,黏蟲在啃食玉米葉。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涂若奔)美國遭受天災,內地農產品亦飽受蟲害之苦。據內地政府最新數據披露,截至8月中,玉米蟲災發生面積近5,000萬畝,嚴重發生面積650萬畝,「面積之大、危害之重為近十年來之最」。大連商品交易所交易的玉米期貨也一路飆升,從6月份的2,200元(人民幣,下同)上漲至突破2,400元關口,兩個月漲幅超過一成。
全年玉米產量料僅增2.19%
由於遭受嚴重蟲災,內地北方局部地區玉米出現「絕收」現象。據民政部公布的數據,截至8月中,東北三省農作物受災面積1,099萬畝,其中絕收面積63.45萬畝,民政部共指隨著災情蔓延,這一數據還可能會上升。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最新發布的公告,將2012年全年的玉米產量下調50萬噸,至1.97億噸,僅較2011年增加2.19%。截至今年6月,內地的玉米累計進口量已達到240.5萬噸,而去年全年進口量僅為175.3萬噸。
與此成為對比的是,內地玉米價格今年以來不斷上漲,雖然4月中旬曾小幅回檔,但6月中旬再度重回升軌,上半年玉米均價達每噸2,372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95%。內地的玉米期貨也成為炒家的搶手貨,大連玉米期貨價格於8月份兩次突破2,400元關口,且創下單日內買盤22萬餘手的紀錄,最高曾觸及2,442元的歷史新高。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下半年玉米價格和期貨均有可能繼續攀升,甚至可能帶動多數農產品價格一起上漲。
「天災誘因,人為炒作主導」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指出,玉米等輪糧價大幅度的反彈,「天災是誘因,人為炒作在主導」。他稱,乾旱天氣對糧食產量的影響,要幾個月後才能對市場產生實質性的影響。「現在價格就漲起來,完全是人為利用現在乾旱天氣進行炒作」。他指內地向來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加上此前夏糧獲得了九連豐收,糧食的庫存非常充裕,令內地的糧食市場目前仍然比較平穩。
路透社引述格林期貨玉米分析師郭坤龍指出,如今正是玉米青黃不接的時候,炒蟲害「正當其時」。他稱玉米本身很容易受政策影響,包括輪庫、拋儲、收儲,對玉米深加工的態度以及進口配額的發放等,考慮到供需資金等眾多因素,估計玉米期價未來的走勢將是震盪偏強,「跌不好跌,大幅上漲也有難度」。
新湖期貨研究所副所長時岩亦認為,蟲害對內地玉米單產影響目前來看仍然可控,相信目前市場供需仍是平衡的,需要關注的是玉米深加工企業全部處於虧損狀態,「如果下游產品能夠開拓國際市場,那麼玉米需求將會上升,可能會改變目前的供需現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