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顏倫樂)本港樓價之高,程度令人咋舌。反映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繼於5月報103.35點,升穿1997年的歷史高位後,8月底最新報106.89點,較5月再升3.4%。當中,東半山豪宅OPUS HONG KONG每呎至63,656元,創亞洲分層豪宅呎價次高;天水圍嘉湖山莊每呎最高近4,500元;筲箕灣愛蝶灣居屋樓王「綠表價」每呎6,537元,樓價失控已經成為你我必須正視的急切問題。
住房負擔稱冠全球
事實上,本港樓價高企經已舉世聞名。美國房地產網路調查公司Globalpropertyguide.com年初統計世界10大高樓價城市排名,香港排第五名。此前香港才在《全球住房負擔報告》的325個都會型城市中,名列全球樓價負擔最高。本港樓價中位數已達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的12.6倍,超越美國洛杉磯在2007年所創的11.5倍紀錄。
須留意的是,上述《全球住房負擔報告》是以去年第三季的數據為準,而今日的樓價相比當時已升逾10%,家庭收入顯然未追得上,本港樓價負擔比當時只有更重。最近中大亞太研究所調查發現,90%市民認為香港樓價水平過高,約30%人相信未來一年的樓價繼續上升。
樓價高企一直是港府面對的最棘手問題,影響民生經濟。參考最近一次政府推出壓市措施,在去年6月11日推出措施包括:1,000萬元以上的住宅最高按揭成數為五成;700萬至1,000萬元的住宅最高按揭成數調低至六成;700萬元以下的住宅最高七成按揭;如按揭貸款申請人的主要收入並非來自香港,貸款的最高按揭成數,不論物業的種類和價值,亦需按照所適用的標準下調至少10%。
降按揭成數抑「短炒」
其次,以按揭貸款申請人資產淨值為依據所批出的按揭貸款,最高按揭成數由50%一律下調至40%。如借貸人涉及多於一項未償還按揭貸款(即俗稱第二套房),銀行應考慮調低按揭成數。去年措施出台後,樓市反應的確有所冷靜,因此不少業界均預期今次政府可能重施故技,加大措施力度,推出更嚴厲辣招為樓市降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