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9月1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中國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防範災害:天災不離人禍 危管迫在眉睫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9-1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當發生天災,社會組織應主動與政府配合協調,協助救災。 資料圖片

——能源科技與環境+現代中國

 今年夏天,內地各大城市由自然災害引發的危機頻生。7月21日至22日,北京經歷自195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最大降雨,不但沖掉多年來表面光鮮的面子,沖掉了「十八大前絕不能出事」的公安部指令,亦沖垮了民眾對政府應對危機的信心。在北京暴雨肆虐後3天,北京市政府公布了37人的死亡數字;直到第六天,在《人民日報》和民眾雙重監察下,公布了77人的死亡數字和部分名單。不過北京暴雨實際死亡人數到底是多少?這仍然是很多人內心的疑問,而且天災的發生往往離不開人禍,更重要的是日後應如何加強防範和應對各類自然現象引發的危機。  ■胡潔人 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社會科學學部講師

 作者簡介:胡潔人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社會科學學部講師。2009年獲得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糾紛解決研究中心成員、中國奧斯特羅姆協會(Ostrom Society)會員、香港作家協會會員。發表中英文論文數篇。

新聞背景:強颱風來襲 多城市癱瘓

 今年8月,上海遭受了中共自1949年建政以來威脅最強的颱風,即風力達到15級的強颱風「海葵」。8月8日「海葵」帶來的強降雨令上海、杭州、寧波等諸多城市航班停飛、高鐵停運、村莊被淹、房屋倒塌、數千遊客被困景區。截至當日12時,「海葵」已造成浙江省300餘萬人受災,其中農林漁業受災最嚴重。此外,浙江省有31,658家企業停產,218條公路、770條供電路線和162條通信線中斷,直接經濟損失近68億元人民幣。至晚上22時,上海報告有兩人死亡,安徽有1人死亡。

 天災頻發 須早防範

 由此可見,近年內地頻繁的自然災害現象:西南大旱、玉樹地震、大面積洪災等,不僅令百姓的日常生活甚至人身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同時為國民經濟和社會安定帶來很大的危害。雖然每次天災之後政府領導人均會去探望災民,甚至如北京市長出來鞠躬道歉,但若把洪災的發生和損失完全歸咎於天災,卻不反思教訓「人為」的因素,那麼許多人的生命和財產就白白損失了。因此,我們更應該反思導致天災的「人禍」,加強防範以應對各類自然現象引發的危機。

生活環保低碳 避免自食惡果

 當前內地經濟穩定發展,諸多大城市有著大量人口居住,無數冷氣機、汽車、家電等長時間啟動須散熱,城市上空形成了極強的熱氣流,城市上空熱氣流比「迎風坡」面熱氣流的抬升強度還要大。「熱島效應」等副產品是導致城區降雨強度越來越大的慢性原因。可見人類的活動對氣候起著直接和不容置疑的影響,因此人類應該盡量減少此類活動並設法消除已見惡果。

節能減即棄 育危機意識

 對於北京暴雨及上海颱風引致的損失,我們應在譴責權力機關、批判現有制度的同時,檢視自身有否採取環保、低碳的生活方式,為節能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例如盡量少開私家車,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少開冷氣多呼吸大自然空氣、節約用紙拒絕即棄餐具、隨手關燈關水龍頭等。當然除了個人意識外,他國經驗告訴我們,讓社會和社區自治組織參與危機宣傳、教育培訓、危機預防、危機監控和相應的危機應急處理亦十分重要,這些往往能發揮重要的輔助甚至主導作用。

應急預案無效 城市規劃失當

 近年面對各類慘痛事實,很多人開始用審慎、嚴肅、反思的態度來對待,不少人開始追究為何政府的應急預案無發揮實際作用?有人質疑城市排水系統等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品質和可靠性;更有人開始研究在車內遇到暴雨襲擊該如何逃生等。不管如何,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但也許我們更需要尋找一些深層次的原因,增設更有效措施,從根本上防範於未然。

填平天然湖 水位欠調節

 綜合各類公開信息和研究報告可以發現,多種生態破壞和建設規劃中的失誤,是加劇洪災損失的重要人為因素。內地由於城市開發令大量天然湖泊消失,減少了湖泊對江河水位的調節作用。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內地大於10平方公里的湖泊中,萎縮減少面積9,570平方公里,共減少蓄水量516億立方米。「填排澇湖,造高爾夫」、「水庫邊上造別墅」等並不罕見。

規劃不完善 生態難修復

 其次,生態破壞嚴重損害了中小流域的抗洪能力。回顧歷史可以看到很多令人痛苦反思的實例,特別是建於20世紀60年代的黃河三門峽水庫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例子。由於對黃河水沙運動規律的認識不足,令整個規劃產生偏差,三門峽水庫被設計成以攔截水沙、發電為主的工程。由於其建設和運行方式違背了河道的自然輸水輸沙特性,水庫建成之後不僅很快造成了庫區的嚴重淤積,且直接威脅到上游渭河和西安等城市的防洪安全。

 另外,10年前中國新疆塔里木河上游建設的各類引水灌溉工程,開墾出許多良田,但卻因為對水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令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破壞,近年當局雖採取了補救措施,力圖重新優化配置塔里木河的水資源,但要修復原有的生態環境,尚需十分艱難和漫長的過程。

城鎮發展急 未及時維護

 第三是城市建設及規劃失當,令洪災等危機出現後難以及時應對和解決。今年受災地區中,許多城市都出現了嚴重內澇,特別是北京。這與快速發展的城市缺乏排洪系統以及部分建築擠佔河道有關。城鎮「洪水」除了降雨強度大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排水系統規劃缺失、建設和維修滯後。加上相關部門反應緩慢,沒有及時維護城中已老化的排水管,原本很低排水標準的管道遇到大暴雨就無法及時排水。因此政府需要在諸如法律、資金投入和人員管理等各方面改善和提升。

政府社會組織 聯手應對危機

 內地的悲慘案例充分展視在面對天災的危急關頭,政府也是弱小的,只有發揮群眾和社會的力量,才能更好地應對和處置問題,從最大限度降低天災對人們造成的危害。社會機構可以組織人員、志願者進入社區調動各類社會資源,並靈活與居民互動來幫助他們改善自己的環境,更可以培養居民的自助與互助精神。社會組織在平時亦可通過一些基礎應急項目訓練社區居民,使他們掌握基本的技巧,一旦有危機發生,自助往往比等待別人救助更有效和及時。

設平台聯繫 增溝通協作

 根據內地當前狀況,要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力量,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加強社會組織與政府部門的溝通和合作,建立兩者的資訊公開平台,使社會組織可以獲得事態發展。政府應公開應對計劃和行動進展等資訊,以便社會組織調整和配合行動;同時在應急管理中,設專門或臨時機構負責與社會組織的溝通協調,相應社會組織亦需與政府配合協調,主動尋求政府指導。另外,政府在應急管理中不可能也不必包辦所有事務,應主動分拆任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使社會組織積極參與應急管理。

想一想:

1. 面對日趨增多的自然災害,內地可增設哪些措施應對?

2. 試舉例比較內地和香港在城市危機管理的優缺。

3. 承上題,兩地的危機管理有沒有可以互相借鑒的地方?

4. 你認為內地政府可如何與社會組織聯手,共同應對危機?

延伸閱讀:

1. 聶磊:《危機管理中的社會組織研究》,知識產權出版社,第一版,2010-08-01

2. 建設部城建司編:《再創與自然共生的環境:城市濕地保護、管理與恢復的實踐》,中國城市出版社,2008年。

3. 邢繼俊、黃棟、趙剛:《低碳經濟報告:一個世界性的議題,正在改變你我的生活》,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年。

相關新聞
防範災害:天災不離人禍 危管迫在眉睫 (2012-09-12) (圖)
概念圖:內地天災危機管理 (2012-09-12) (圖)
選美爭議:冠亞季佳麗 竟被批太醜? (2012-09-07) (圖)
概念圖:選美比賽 (2012-09-07) (圖)
鯊魚何辜:內地禁公僕食翅 叫停殺鯊悲劇 (2012-09-05) (圖)
概念圖:禁吃魚翅 (2012-09-05) (圖)
戶革新猷:穗積分入戶遴選 千幸運兒「中獎」 (2012-09-03) (圖)
概念圖:中國積分入戶制 (2012-09-03) (圖)
現代中國+全球化 內地「延退」大勢所趨 (2012-07-13) (圖)
概念圖:延遲退休年齡 (2012-07-13) (圖)
保舊育新:滬港活化 誰領風騷 (2012-07-11) (圖)
概念圖:社區活化 (2012-07-11) (圖)
城鄉鴻溝:民工撐起經濟 點解無啖好食? (2012-07-10) (圖)
概念圖:內地農民工 (2012-07-10) (圖)
設女性專卡防狼免「肉搏」 (2012-07-06) (圖)
概念圖:開設女性地鐵車廂 (2012-07-06) (圖)
概念圖:新法國總統奧朗德 (2012-07-04) (圖)
中法關係進程二之二延續友情:奧朗德上台 對華政策成焦點 (2012-07-04) (圖)
節慶興衰:節日全球化 傳統漸失色 (2012-06-29) (圖)
概念圖:中國傳統節日 (2012-06-2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中國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