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香港一向是「壓力之都」,有大型調查顯示,中學生自評精神健康狀況只有40.6分至45.7分(滿分為100分),與長期病患者36分至40分接近,而且越高年級越精神不振。另分別有16%學生至18%學生坦言,經常感到情緒低落、絕望或焦慮不安,情況令人關注。研究小組建議家長主動關心子女情緒需要,促請政府對全港兒童及青少年進行定期身體及情緒健康調查。
有見近年中學生面對精神困擾越來越嚴重,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與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2011年至2012年5月期間,合作展開「中學生家庭生活與精神健康研究」,以問卷訪問7所位於將軍澳、觀塘、黃大仙區的中學學生,以了解中一學生至中六學生家庭生活、身體和精神健康狀況,以及功課壓力、學業成績滿意度等,共收回問卷6,151份。
年級越高精神健康越差
調查結果顯示,中學生身體健康狀況良好及穩定,自評分數平均逾50分,但仍有約17%學生認為身體情況欠佳,步上數層樓梯也「有一定限制」。另學生情緒及精神健康堪憂,受訪中學生自評精神健康狀況為40.6分至45.7分,分數隨年級增長遞減,反映學生越高年級,精神狀況越與長期病患者接近。
近兩成人經常情緒低落
另分別有16%學生至18%學生受訪前4星期經常感到情緒低落、沮喪或絕望;又或緊張和焦慮不安。63%學生表示,功課壓力很大;約40%學生不滿意學業成績,越高年級情緒越強烈。另6%學生至8%學生坦言,失去人生方向,但隨著年齡增長會有所改善。至於家庭生活方面,約21%學生平均每周少於1天和父母一起活動;約10%學生認為父母經常想控制他們的生活,這感覺隨著年齡增長而加重。
理大護理學院助理教授麥艷華建議,家長多留意子女情緒健康,主動與子女溝通。她又認為,學校、社區、政府須多管齊下,推廣活動及政策,定期了解學生身體及精神健康。上述研究將繼續進行至2014年,並將多訪問17所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