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圖為內地交通銀行分行。 資料圖片
時富金融策略師 黎智凱
「十二五」金融改革規劃即將發佈,將涉及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等諸多層面變革;將涉及間接融資及直接融資等金融結構方面改革;在金融組織結構上,涉及微型金融組織的發展問題;在宏觀審慎和微觀金融監管方面,將涉及構建宏觀審慎管理政策框架等問題。
筆者一直認為金融服務的作用在於盤活社會資本,最終服務於實體經濟。隨著內地經濟增長下滑,工資及原料成本上漲,貧富差距拉大,各方面都反映內地經濟之不可持續性,來年可謂進入了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而筆者相信金融將會於內地經濟轉型的路途扮演重要角色。
一直以為利率市場化是中國金融界長期關注的熱點問題。關於「十二五」金融改革,涉及方面是多方面的,下面筆者僅從利率市場化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冀資金流向和配置不斷優化
為什麼要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在筆者看來,所謂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資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場供求來決定,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利率市場化可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利率作為非常重要的資金價格,應該在市場有效配置資源過程中起基礎性調節作用,實現資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斷優化。如果進行利率管制將導致金融抑制,導致利率遠遠低於市場均衡水平,資金將無法得到有效配置,金融機構與企業行為將會發生扭曲。
其次,利率市場化也反映客戶有選擇權。金融機構的客戶既有居民,企業,還有各種各樣的其他實體。這些客戶在市場中有選擇權,他們對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和價格,可以表示滿意或不滿意,可以選擇這家或那家,也可以選擇不同價格的類似金融產品作為替代。
最終要達到確立市場定價權
如何推進利率市場化?筆者認為,要有實現正當公平的競爭主體,要考慮逐步放開替代性金融產品的價格,要大力加強對客戶的宣傳教育,最後要進一步確立市場定價權,使金融機構進一步增強風險定價的能力。要為金融機構實現財務硬約束和自主經營、自擔風險提供正向激勵機制,更好地推動利率市場化。
總之,要有規劃、有步驟、堅定不移地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改進外匯儲備經營管理,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