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作為捷榮第3代掌陀人,黃達堂的改革首步是改變發展單一市場,轉為開發內地、甚至國際的多元化市場。黃詩韻 攝
——難敵香港「三貴」 咖啡店表面風光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詩韻)香港貴為「美食天堂」,飲食業在過往20年間發展蓬勃。不過,綜觀目前經濟形勢反覆,成本問題縈繞業界來看,前景仍然荊棘滿途。捷榮咖啡,第3代掌陀人黃達堂今年決定,再次踏上改革之路,擴寬業務領域。「捷榮在香港啡茶市場佔有率雖然高,但若每年只得4%增長,如果你是捷榮股東,肯不肯?」一連串改革方案,就在這家已有80年歷史的香港老店發生。
過去數十年間,捷榮向茶餐廳、快餐店,以至酒店供貨,在香港市佔率高達80%。然而,捷榮主席兼行政總裁黃達堂接受專訪時表示,以今年咖啡在香港市場的自然增長來看,根據TMAS(Total Market Assessment System)系統分析,「發現今年整個咖啡市場自然增長少於5%。」單位數的增幅,即是市佔率越高,反而代表向上增長的空間越有限。
年增長僅4% 港生意遇樽頸
「其實都只是數字遊戲,自然增長5%乘80%市佔率,即是每年得4%增長。」他補充,「以前只專注於香港市場,只專注餐飲業。過去20、30年酒店業蓬勃,快餐店增加,所以餐飲有得做。不過,現時越來越難,要再次改革!」
近年咖啡文化大行其道,獨立或樓上咖啡店開得成行成市,但黃達堂解釋,企業首先要面對三貴,分別是舖租貴、原料貴、人工貴。「單是租金已經難以應付,在香港經營飲食越來越難。」他舉例,即使國際連鎖咖啡店,其生意在香港也不算非常好。「在IFC開店,粗略估計,大約每小時要賣70杯咖啡才能回本,其中還未計人工、原料、裝修等」。故捷榮早年在港開設的咖啡概念店,目前已經完全關閉。黃達堂表示,公司的目標是做好香港業務,再加大內地市場分額,最後衝出國際。
跳出香港 北拓糧油食品
「改革第一步是改變發展單一市場,要轉為開發多元化市場。」他指,內地市場潛力大,市民消費力高,希望能擴展業務至快速消費品、貿易等行業,成為產品供應商。繼在東莞投資2億元自置廠房,建立綜合服務中心,服務珠三角客流後,亦計劃1、2年內再投資2億元來發展,當中未計及宣傳推廣費用。黃達堂指,選擇東莞全因其身處珠三角中心,上聯廣州,下達深圳。相信起碼需要花費3至5年來發展,若經驗成功,便將模式複製到長三角地區。
然而,食品行業很大,而捷榮則選擇增加4類行業,包括麵食、奶類、凍肉、海產,當然亦不乏本來的飲料行業。黃氏指,除糧油食品外,根據內地公佈的資料,該4大範疇是較有潛力的類別。同樣,內地省市多,要發展並非易事。黃達堂認為,「需要焦點化,我們鎖定珠三角、長三角。該兩地GDP全國最高,消費力也高,要是成功發展,收益已經很可觀。」他補充,以人口來說,珠三角有6,500萬人,長三角則有4,500萬人,兩者合共約有1億,「多過亞洲、歐洲任何一個國家!」
做好對沖抗QE3商品炒風
現時正值美國推行QE3,商品價格已經率先炒高,他密切關注咖啡價格走勢,並指任何農業產品都涉及期貨商品,特別是做生意,原材料就是商品期貨,需要做套戥鎖定成本。但他指,現時香港食品生產商真正做對沖的不多,他呼籲商家必須要留意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