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國際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專訪港大經濟學院長:港星爭鋒留才致勝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9-24]     我要評論

——籲設雙向流通機制 提升長遠競爭力

 當年與香港並稱「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如今平均國民收入已達先進國家水平,正謀求新發展策略。香港統計處數據顯示,港人近10年貧富差距惡化,工資增長亦遠遜新加坡。香港與新加坡素有瑜亮情節,香港應否借鑑新加坡模式、如何借鑑,兩地學者各抒己見。但無論是建立人才雙向流通機制,還是發展民間智庫,當務之急始終是提升核心競爭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易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張介教授接受本報專訪時,指香港回歸後依賴中國內地,經濟發展原則及定位與新加坡愈來愈不同,惟吸引高質素人才是維持競爭力關鍵,呼籲政府提高大學經費,設立人才雙向流通機制。

生活成本高 15年後恐失優勢

 張介坦言香港貧富差異大,但要重新檢討高地價問題已很難,貿然壓低樓價只會對整體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他建議港府設立人才雙向流通機制,讓低收入人士「帶著福利」到生活成本較低的內地或海外城市,同時允許生產力高的高端人才在港居留,為香港創造長遠競爭力。

 張介稱,香港的大學現時吸收不少內地或國際優秀學生,但長遠來看,政府還需投入更多資源協助就業及提升工資水平。「若非拿到可與投行工作相比擬的薪金,很難在香港達到尚可的生活質素」,假如在港專才收入高不過生活成本,他不認為15年後香港還能保持優勢。

勿盲從新加坡 宜順應市場

 新加坡經濟騰飛,國企角色功不可沒。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亞洲競爭力研究所所長陳企業接受本報專訪時稱,不認為香港應套用新加坡模式。新加坡近年積極推動產業發展,吸引國際醫藥公司設廠,又把沒落的造船業轉型為鑽油台業,保持發展工業推動經濟增長,相形之下,陳企業不看好香港工業前景,指產業如何轉移「非香港能決定」,相反香港應「看到自己經濟腹地裡有什麼優勢,然後順應市場。」

相關新聞
專訪港大經濟學院長:港星爭鋒留才致勝
星洲有本難念的經
「兩小龍」排名鬥一番 (圖)
星移民增仇外升溫 李顯龍籲包容 (圖)
港須提升國家認同
「港發展有賴智庫支持」 (圖)
曾淵滄︰香港可再繁榮20年 (圖)
歐盟「防火」 ESM擬加碼至20萬億 (圖)
近半巨企擬減對華外判 「美國製造」翻身攻港澳 (圖)
英查富豪逃稅 傳英超球星問話
「豪客」奧巴馬大疊鈔票買小食 (圖)
奧巴馬明聯大演說 反美潮成焦點
美海軍新瀕海戰艦登場 (圖)
喜馬拉雅「最危險山峰」雪崩致9死 (圖)
華企採銅礦在即 阿國佛教古蹟瀕危 (圖)
國務院批洩美大使日記 CNN拒道歉
利比亞取締非官方民兵團 (圖)
「雲端」數據中心耗電污染
用戶要求高 耗能禍首
美成污染黑點 巨企頻違規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國際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