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梵高奶奶講述畫作
由《南方周末》與聯想中國聯合主辦的「ThinkPlus2012」日前在廣州邀請了包括虛擬記憶卡研發者Jonathan Palley、著名編劇史航、梵高奶奶、行為藝術家區志航等十位來自科學、設計、文化、藝術、社會、商業等各個領域的思想家與領航者出席。在這個分享創見和智識的公益活動中,這些各領域的精英們與聽眾分享了自己的智識,給出了許多啟發。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顧一丹 廣州報道
虛擬記憶卡研發者Jonathan Palley目前在北京工作生活。他試圖用他在研究「數據」上的才能解決全球面臨的問題。他在講演中說,「全球現在面臨包括污染、各種疾病、基因突變、全球變暖,產生了這些問題是因為在過去的二百年,當我們推出新技術的時候,在帶來好的結果的同時,也帶來很多其他的影響。火電廠讓電力變得更加便宜,但是我們並沒有意識到火電廠對環境造成甚麼影響,代價是甚麼。像植物的轉基因技術,使植物的產量增加了,但是我們不知道這種轉基因和基因突變會造成甚麼問題。」
Jonathan Palley:以數據解決全球問題
Jonathan Palley現在在北京,他專注在自己擅長的數字領域,研發解決北京和世界很多大城市的交通堵塞問題。「我收集了數據,並且測量了數據,通過在交通工具所花的時間,得出的結論是我醒著的10%的時間都在車上度過,很浪費時間。所有的這些數據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理解問題。交通問題我們如何解決?每個開車的人身上都會帶著手機,手機會把信號傳送到手機的信號塔,如果能夠分析這些產生的數據,可以實時判斷有手機的車的位置在哪裡,通過這個數據可以判斷交通流量,我們可以分析使用這些數據,使交通燈的指揮變得更加智能,或者可以發短信給手機用戶哪條路不通,可以走甚麼路,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數據解決交通問題。」
除了交通以外,他也在研究如何用數據挽救人類的健康。他說:「社會面臨著很大的問題,有很多問題影響我們的健康,像食品安全、污染源等。現在人們意識到中藥的智慧,可以通過出汗和體溫看出身體的狀況,過幾年傳感器會變得更加便宜,像呼吸、體溫、出汗的情況都可以用傳感器檢測到,也可以檢測人的健康情況,在生病前就可以通過傳感器檢測出身體的變化情況,這可以大大幫助醫療工作者的工作。我們把這些智識集中在一起,分析這些數據。比如發現有些人到一些地區更加容易得病,或者經常去某些餐廳的人的健康狀況不好,那可能因為餐廳的食物有問題,類似於這種數據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利的,是非常強有力的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21世紀的問題。」
「為甚麼我要做這方面的工作,選擇這個領域,選擇在中國工作?因為我認為中國有它獨特的優勢,比如傳感器、傳感設備、物聯網,中國都有優勢。要分析收集數據需要有設備支持,很多人看中國,尤其廣東,覺得這是低成本的製造中心,是世界工廠,現在在廣東有很多電子設備的製造廠家,所有這些可以推動未來的進步,這也是中國的獨特優勢,對此我堅信不移,而且認為中國未來充滿無限的潛力。」
收集完數據必須分析數據,再使用數據,這樣才能發揮數據的作用。但是全球分析數據的技術都來自於美國硅谷,在中國數據分析的技術發展也非常快,現在能加入到中國製造這輛快速的列車讓他興奮不已。Jonathan想把數據分析技術帶到中國,把數據收集的技術帶到中國,這就是為甚麼他在中國開始創業的里程。
梵高奶奶:鄉土情思
梵高奶奶,真名常秀峰,她70多才開始繪畫,卻被人們稱之為「中國農村的梵高」。她把自己對於故土的回憶全部傾注在畫中,美麗的顏色如同梵高畫作一般炫目。她曾在香港開個人畫展,法國著名攝影師魯斯本、台灣馬英九分別收藏了她的畫作。
著名的電視劇編劇史航與梵高奶奶一起與聽眾分享了關於鄉土的故事。梵高奶奶的兒子江華介紹了母親的生平。
江華說起自己母親的創作:「我的母親一生沒有文化,也不識字,她一生就在自己的家鄉,在那個差不多只有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存。2003年一架飛機把她空降到這裡,她開始在廣州生活,這八年時間裡,她離開故土後,老家的山區、路、人等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後來她回到故鄉時,我把她帶回家鄉長住一段,這又勾起了她對家鄉情感的交織。」
「在農村生活,一個農民、一個家庭,一個生產大隊,天時地利人和,這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基礎,水對農村而言是生命的一種保障。在1958年時大興水利建設,水源清澈,泛著藍光。但這次母親回到家鄉後,曾經用心讚美過的溝溝渠渠都破敗了,年輕人離開故土到外面掙錢生存,她一直在問為甚麼以前修的水渠現在沒有人管,如果沒有溝渠、沒有水渠,生活如何得以保證。」
梵高奶奶回憶自己的畫作,說到:「這幅畫,畫的是1958年修水利時,聲勢很大,各行各業的幹部或職工都被集中起來。前年我回家一趟,看到水非常漂亮,我把看到的樣子又畫下來,這樣永遠能看到這個景象。」
梵高奶奶的畫中有故鄉的柿子樹,也有廣州的木棉花。她喜歡故鄉半黃半紅的柿子樹,也喜歡廣州高大威武的木棉。「木棉花在廣州被稱為英雄花,我非常喜歡這個花,經常到木棉花樹下看,看它的樹幹是怎麼長的,回家後我細心畫了下來。」
梵高奶奶說到自己的成名路仍然十分質樸,「我1963年來到廣州,2004年用蠟筆畫畫,畫個玉米、辣椒、紅薯,畫得時間長了,天天畫,還畫家裡的大蒜、蘿蔔、紅蘿蔔、白蘿蔔,想著白菜心是甚麼樣的,都畫出來,把顏色搭配好。後來我兒媳婦看到了,很喜歡,把這些畫放起來,之後她的一個朋友來我們家吃飯,我兒媳婦說拿給他一樣東西看,說畫的是家鄉的東西,給這個朋友看看。他看了後也非常喜歡,說想拿回家,我說這不是甚麼好東西,就是家鄉的,你別拿,拿回去讓別人看笑話,她說姨這就是畫啊,把家裡的東西畫出來了就是畫,我說那好吧,你挑兩幅吧。他回家後,把拿走的幾幅畫放到報紙上,報紙發行以後大家都看到了,接著就有很多人來採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