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9月1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與天同創 天人合一 藝術奇根 奇在天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9-1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根雕作品 龍鳳呈祥

——周洪光淺談根的藝術在於天然形態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小周

 什麼叫根藝?選擇和利用自然界中的樹根、竹根、藤根等各種根材的自然形態,重天然去雕飾,具有「七分天成三分人作」,加以藝術處理和工藝處理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形式。老一輩專家們這樣定名是再恰當不過了。

 根生於泥土裡,大地孕育、造化了她的自然質樸的美。根之靈妙,在於它的自然形態,似人、似鳳、似花、似果、似龍、似獸,如作品《齊心協力》、《神鷹》、《金口御言》、《龍鳳呈祥》等,完全在於它的自然結構的顯現。唐代張彥遠指出:「失於自然而後神,失於神而後妙,失於妙而後精,精心為病也而謹細,自然者為上品之上……」說明了自然美是至高無上的美,根的藝術美的價值在於最大程度去表現自然美。使其「自然的美,美得自然」。根的藝術是土生土長的藝術,是人們把根的自然的奧秘,從泥土裡揭示出來,與天同創,顯現出來的新的藝術形式;如今又賦予它新的時代氣息,成為了藝術珍品。它同雕塑、繪畫、工藝、建築藝術一樣同屬藝術範疇,是一門奇巧結合、天人合一的造型藝術,具有自然美、雕琢美及造型美的多重性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根藝的最大特點是突出自然美,七分天成三分人作,重天然輕雕刻。千百年來,那些在惡劣環境下生成的奇形怪狀、腐朽不成材的樹根、樹,林業生產中的廢根、廢料和剩餘物質,以及更新樹木產生的枯木斷根,恰好是符合根藝創作特點的上等原材料。只有充分利用這些廢根、廢料進行創作,變廢為寶,根藝才有生命力,才有可持續發展的廣闊前景,正如王朝聞先生所說:「根藝為什麼可能成為人民樂於觀賞的審美對象?那就是它具有不是任何雕塑藝術能夠代替的天然美」。中國根藝美術學會主席馬駟驥說:「根藝不是木雕,更不是人工雕琢出來的藝術,而是天然去雕飾的『天人合一』的天趣藝術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文化藝術生活日益豐富多彩,回歸自然成為時尚追求,根藝的古樸自然美,理所當然地受到人們的青睞和喜愛,滿足了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根藝這門古老的民間藝術的不斷發展,也成為了群眾和根藝藝術家共同的藝術。這門藝術事業是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沒有過的。

 作為成千上萬個業餘根藝作者中的一員,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人們生活逐步追求藝術化、個性化,根藝作品日益受到社會重視走進千家萬戶的今天,為陶冶炎黃子孫的思想情操,滿足中華兒女的精神享受和文化審美需求,周氏熱愛這門藝術。幾十年來,在根藝創作中,他注重作品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以赤子之心從自然的形態和平凡中創作出「得自然之美,窮造化之妙」的作品。自覺遵守「貴在變廢為寶,妙在化腐朽為神奇」的創作原則,是一件件大自然中經過漫長歲月,風、雨、雷、電,蟲、禽、獸啃蝕所留下來的枯木斷根,經過選擇、加工,創作成為神奇的藝術品,一躍登上了大雅之堂。一件好的作品一經完成就有了靈氣,細細品味餘味無窮。因為根藝作品具有獨一無二、有不可仿造的特性、自然古樸,以及天然與人工完美結合的特效。根藝作品不但在豐富人們的生活,並在滿足人民的需求、陶冶人民的情操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而且還在促進林區、山區經濟結構調整,加快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建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相信,我國的根藝事業,在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扶持保護下,在中國根藝美術學會的領導下,在學會主席馬駟驥等一批學術帶頭人的帶領下,共同努力,一定會健康發展,更上一層樓。使這一文化瑰寶永遠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和繁榮昌盛展現魅力,綻放異彩。

相關新聞
鄭伯農 舊體詩重振雄風 現「初唐」氣象 (2012-09-17) (圖)
鄭伯農小檔案 (2012-09-17) (圖)
與天同創 天人合一 藝術奇根 奇在天然 (2012-09-17) (圖)
楊汝萬 香港發展需理性思考 (2012-09-10) (圖)
堅持多元融合的社會核心價值 (2012-09-10)
藝術與環保的整合——《水舞間》綴上了綠色氣息 (2012-09-03) (圖)
《水舞間》表演 (2012-09-03) (圖)
水舞間表演控制終端 (2012-09-03) (圖)
環保措施 (2012-09-03) (圖)
商場走廊採用LED節能燈 (2012-09-03) (圖)
《水舞間》的表演項目都離不開水 (2012-09-03) (圖)
藝無疆——意志的精神之美 (2012-09-03) (圖)
《紅魚》 (2012-09-03) (圖)
中日爭端的另一種思考 (2012-08-27) (圖)
現行「和平憲法」之危艱 (2012-08-27) (圖)
憲法公布圖 (2012-08-27) (圖)
自由派人士美濃部達吉被迫辭去議員之聲明 (2012-08-27) (圖)
日本立憲詔書 (2012-08-27) (圖)
當時的日本媒體報道「二二六兵變」 (2012-08-27) (圖)
「五四」的另一端:啟蒙意境的追尋 (2012-08-2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