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明傑(左)指自己當學生時十分專心。圖為他與導師在畢業禮上合照。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景熙)張明傑出身寧波農民家庭,1988年取得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理學士後,曾於內地從事研究數月,之後獲獎學金到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深造,直接修讀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到1993年,他取得博士學位後,到加拿大國家癌症研究院做博士後研究,1995來到香港科大任教至今。
安坐有冷氣的辦公室,張明傑回望自己的成長經歷,不忘飲水思源:「我很感謝農民的經歷,因為它給了我刻苦的性格。以後無論遇上甚麼,我都能吃苦,因為所有苦,都不及當農民辛苦。」想起務農日曬雨淋的生活,他形容:「小學時已經要五六點起床,幫手下田收割,全日不斷幹活,直到天黑為止。」辛苦的現實環境,刺激起他的脫貧意志,發奮讀書,「因為如果考不上大學,你就永永遠遠是農民,沒有辦法變了。」
復大修化學 穩學術基礎
張考上縣內最好的中學,然後入讀上海復旦大學,起初他想修讀當時熱門的生命科學,但未獲學系取錄,陰錯陽差轉讀化學,「現在看來反是好事,那時生命科學新興起,發展歷史不長、欠基礎,本科生未必學到很多東西」。4年的大學生活,不但給予張明傑厚實的學術基礎,亦令他更清楚了解自己,始終最喜歡有關生命的科學研究,於是握緊口袋裡辛苦換來的25美元,毅然前往加拿大,攻讀生物化學。
留學喝咖啡 聊天學英文
初到新地方,一切都是那麼陌生。不過,張明傑自豪地表示,自己很快就適應當地生活,「因為我很早有心理準備,認為到了人家的地方,就要適應別人的文化」。其中印象最深是溝通問題,「我的英語不好,於是每天走去餐廳喝咖啡,主動跟鄰座的外國人聊天,練習會話」。很多留學異地的大學生都會出外兼職賺外快,順道學習英文,他卻專心讀書,太太問他原因,「我覺得身為學生,就應做好本份,要賺錢的話將來也可以。」
謙卑贏尊重 應不恥下問
張明傑指,自己臉皮比較厚,很樂於和外國人聊天,「我常常告訴學生和兒子,做學問一定要不恥下問,要保持謙卑」。他指出,「因為做學問,尤其現在愈來愈多跨學科研究,如果科學家每每由零開始自己鑽研,又慢又辛苦,不利研究發展;如果你表現出謙卑的態度,不但更能贏得別人的尊重,研究時亦有助與團隊成員合作。」
他常在教學中,提到200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獎者羅德里克.麥金農(Roderick MacKinnon)的治學態度:「他在這個領域已是世界知名,但研究時仍會虛心向人請教,包括一些是博士候選人的學生,連這麼出名的科學家都不怕難為情,我們又何須擔心?其實有信心的人,向人發問時才不會覺得害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