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恩隆德昨日宣佈,將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作家莫言。 法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諾貝爾文學獎首次花落中國籍本土作家,北京專家指出,這不僅標誌一直被低估的中國現代文學進入了世界一流文學獎項的視野,還顯示諾獎審美標準中的政治性因素在逐漸降低、文學性因素逐漸提高,逐漸從一個西方價值觀下的文學獎向純粹的文學獎回歸。而這背後,則離不開中國國力提升、國際影響力擴大的支撐,說明擁有百餘年歷史的諾貝爾獎已經越來越無法忽略中國的聲音及成就。
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白燁昨晚對本報指出,根據諾貝爾文學獎最近幾年的規律,這個獎項並非純粹從文學角度出發,而是文學和非文學、政治等綜合因素考量的結果,從某種意義上說堪稱西方價值觀下的文學獎。他認為,以莫言的造詣和成就,得諾獎早已是實至名歸,現在這個獎項正式授予中國籍本土作家,顯示諾獎評委會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認可與肯定,也標誌著一直被低估的中國文學進入了世界一流文學獎項的視野,同時這也是其審美標準淡化政治性、凸顯文學性的一個可喜轉變,顯示其正逐漸向一個純粹的文學獎回歸。
華文翻譯 亟需提高
他同時表示,近年來,經過30餘年的改革開放和社會建設,中國國力提升,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這也為中國籍作家獲獎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有著百餘年歷史的諾貝爾獎越來越難以忽視中國的聲音與成就,而頒獎給中國人,也是諾貝爾文學獎擴大影響力最好的辦法。」
白燁並指出,此次莫言獲獎的另一個啟示是,中國文學要走出去、更多地被西方世界認可,亟需提高華文翻譯水平。「莫言作品的翻譯者水平還是比較高的,已經被翻譯成了近二十種文字,可以說他是中國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作家。本土作家中,他首個問鼎,這也是重要因素。」
「現在諾貝爾文學獎已經向中國籍本土作家開啟了大門,他們最終問鼎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白燁認為,陳忠實、劉震雲、蘇童、余華等中國作家都具備獲得諾獎的實力和成就。有關方面應有計劃、有投入地加強中國文學的譯介,推動它們更多地為世界所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