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N城記:北京/上海:守住手藝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0-1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白金

 66歲的鹽野米松這次來得好像有點不是時候。本來去年已經跟福建一個蓋土樓的工匠說好,這次要去拜訪他。不料臨到事了,工匠卻人在梅州。鹽野米松趕到梅州,工匠還是推辭未見。鹽野託翻譯發短信詢問,是否因最近時局不便相見?工匠速回:理解萬歲。

 2000年鹽野米松來到中國,從江西的景德鎮,到雲南、江蘇,再到山東、北京,走遍了半個中國,尋找日本手工藝的根源,回國後整理出版了《中國的手藝人》一書。之後,他每年都要到中國尋找至今保留著的傳統工藝,聽中國的手藝人講他們的故事。每次均在兩周左右,拜訪對象多則六七八人,少則如這次只見到三人。

 在這之前,他曾用三十年時間走訪了全日本,對各地手藝人進行採寫,用手藝人的語言記錄他們的生活和技藝。在日本作家中被公認為採寫手藝人的第一人。他採訪過的手藝人有一千人之多,相關書籍近80冊。他的代表作之一《留住手藝》中譯版譯者英珂認為,鹽野米松書中所描寫的「行當和手藝,甚至思想支撐了整個日本的歷史,才有了日本人今天的生活。他的工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1964年東京奧運時年僅17歲的鹽野米松實際上完整地經歷了日本經濟從起飛到巔峰再到沉淪的整個過程,與此相伴,他目睹了日本傳統工藝從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到慢慢回到現實社會的歷程。「這段丟失的時間沒有太長」,他慶幸道。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民藝在很短的一段時間裡消失了。「在一部分人眼裡,覺得這樣非常可惜。所以媒體會寫文章,會到各地去尋找,去把民藝撿回來……這就是宣導的力量。」

 在他看來,現代人的生活每天都是被時間驅趕,沒有時間考慮什麼是幸福。而「手藝能喚起你對人生意義的重新思考,它在生活中能起到潤滑的作用,讓人感到至愉、舒服、溫暖。」

 鹽野米松在家鄉秋田縣角館鎮長到18歲,去了東京理科大學理學部應用化學科學習。那正是東京奧運之後的第二年,日本經濟開始高速發展。但是污染等嚴重的社會問題亦告出現,「比如往田裡灑農藥,我不希望自己畢業後去幹這樣的事,加上對人特別感興趣,於是選擇了寫小說。」 他的童年夢想是當木匠,如今手藝人是當不成了,但是「分享他們的人生也很好」。他曾經惆悵地說,「童年記憶中各條街道裡匠工們作業時工具所發出的聲音……只一個世代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我是懷著一顆憧憬和嚮往的心靈,觀望過匠工們做活的眾多孩子中的一個,也是為這些職業不復存在而深感遺憾的一代人的代表。出於這種感情,我用了不短的時間和多次的機會,尋找走訪了現存的一些匠工和他們的作坊。聽他們講故事,看他們視為生命的工具。我把這件事看做是今生中極為寶貴的經歷和事業。」

 非常出人意料的是,鹽野米松的《守住手藝》居然早在1999年就出了中譯本。 當時,他在中文版序言中這麼寫道:「其實如果尋根求源的話,這些手工的業種和技術,包括思考問題的方法很多都是來自中國。這些技藝在來到日本以後,是在風土和生活方式的差異中慢慢地改變和完善的。但,還是有不少相通的東西存在至今。中國是被我們看做兄長的鄰國。我們的文字、文化都來源於你們的國家。我們之間雖然有過一段不幸的歷史,但是中國永遠是我們文化的根源所在。」

 十幾年過去了,《守住手藝》由廣西師大出版社出了增訂本,中國也開始進入到重新關注手藝關注手藝人的生活、思考手藝精神以及什麼是真正的人的生活的階段。

 他直言,探尋中國手藝的過程中,他接觸到很多工藝美術大師,他們的成長道路都是從小學徒,歷經新中國的成立、公私合營、文革以及改革開放,目前享有很高的地位,作品的賣價也都很昂貴。但是如果中國的手藝「都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基礎的傳統手藝短時期內就不會被特別看重。反而如果媒體努力,即使網絡上的傳遞也是很快的。使用者覺得好很重要,大家互相呼應,去買,手藝人就會有一種被需要的感覺,就會覺得我的手藝讓我自豪,他對手藝就會有一個重新的認識……所以說,整個社會關注手工藝,尊重手工藝人,尊重他們的人生智慧,他們才會有更好的發展,也才能讓人的內心生活得更富裕。」

相關新聞
莫言創作的魔幻與民間 (圖)
N城記:北京/上海:守住手藝 (圖)
要刊書事 (圖)
歷史與空間:《紅樓夢》中的「散」 (圖)
古今講台:獅子.獅子吼
遊蹤:鳳凰的心燈 (圖)
人文世相:亦師亦友 風範永存
畫中有話:2012諾貝爾獎獲得者 第一期 (圖)
百家廊:亭中記事 (圖)
琴台客聚:不變中求發展
翠袖乾坤:徐子珊有電影命
天言知玄:別讓思想雪崩
生活語絲:西寧社會新聞
隨想國:輕盈泰國菜
路地觀察:日本兼職主婦的哀歌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