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文憑試摘星攻略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模擬試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01]     我要評論

 請先閱讀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一:港青失業率

時期    失業率

2003年首季  14.5%

2004年首季  12.5%

2005年首季  10%

2006年首季  11%

2007年首季  8%

2008年首季  7%

資料二:2007年各地失業率

地方 整體失業率(a) 青少年失業率(b) 比例a:b

美國   4.6      15.7     1:3.4

韓國   3.3      8.8     1:2.7

台灣   3.9      10.6     1:2.7

英國   5.5      14.4     1:2.6

香港   4.0      9.0     1:2.3

澳洲   4.4      9.3     1:2.1

日本   3.8      7.7     1:2.0

資料三:港青自評競爭力不高

 有香港青年團體於2010年6月24日至7月8日進行一項有關個人競爭力的調查,以電話隨機抽樣方式,成功訪問全港519名年齡介乎15歲至34歲青年。調查邀請受訪者就數項有關競爭力的個人表現作出評分,受訪者認為個人競爭力的平均分為6.17分(以10分為滿分)。

資料四:調查指僱主欲減聘青年

 法定最低工資實施後1個月,有學校以問卷訪問100間不同行業公司的僱主。結果顯示,55%僱主表示因最低工資而提高對求職者的工作經驗要求;42%僱主稱提高對求職者的職業技能要求;29%僱主則說會提高對求職者的專業證書要求。結果又顯示,12%受訪僱主表示,減低聘用20歲至24歲青少年的意慾;24%僱主減低聘用15歲至19歲青少年的意慾。

資料五:近半受訪港青願北上就業

 為了解香港青少年北上升學和就業的意向,有青年商會在今年7月向全港逾40間中學及教育、商業等機構,透過社交網站等途徑成功收回1,087份有效問卷,受訪者包括中學生、專上學生及碩士,年齡介乎14歲至30歲。調查發現,超過八成人表示認識祖國十分重要;但只有近半受訪者有意前往內地升學或就業,逾九成人承認自己對國情認識不足。

資料六:「宅青」不合群難搵工

 有本港大學研究本港青少年的生活、價值觀和競爭力等範疇的發展,訪問約5,200名15歲至24歲青少年。結果發現,在雙失(失業、失學)青年中,超過半數有中五程度,更有兩成人考獲大學學位。調查又發現,近四成半年輕人找工作會以興趣為先;而在激烈競爭下,他們的可選工種越來越少,影響就業以致失業人數上升。調查又發現,受訪者的閒暇活動主要是上網及看電視等,甚少參與群體活動,導致社交能力下降,削弱求職能力。

資料七:勞處助畢業生尋出路

 香港勞工處今年特別推出「就業GO高Goal」計劃,舉辦多場招聘會,協助今年新舊制兩批畢業生掌握最新的就業資訊、計劃未來事業路。

資料八:新毅進助新制生升呢

 「展翅青見計劃」透過勞工處、僱主和培訓機構的合作,為15歲至24歲、學歷在副學位或以下的離校青少年,提供全面求職平台,配合一站式和多元化的職前和在職培訓,幫助青少年認識自我和職業志向,豐富他們的工作技能及經驗,以提升就業競爭力。

 另外,港府於2000年10月推出「毅進計劃」,為舊學制下的中五離校生和成年學員提供更多持續進修的機會。教育局又於今年推出新的毅進文憑課程,在2012/13學年起為中六離校生和成年學員提供另一種學習途徑。學員修畢新毅進文憑課程的學歷水平,相當於香港中學文憑試5科(包括中國語文和英國語文)第二級程度。

想一想:

1. 根據資料一,試描述本港青少年於2003年至2008年的失業特徵。

2. 根據資料二,比較香港與其他地方的青少年失業情況。

3. 參考資料三至資料六,從社會與個人兩方面解釋你在題1發現的青少年失業特徵。

4. 有人說:「港府對青少年支援不足,以致其失業率高企。」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有關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參考答案:

1. 本港青少年的失業率特徵如下:

•2003年至2008年間,整體青少年失業率顯著下降,由2003年的14.5%,下降至2008年的約7%。

2. 香港青少年的失業率與其他地方比較屬於偏低水平。香港的整體失業率與青少年失業率的比率為1:2.3,低過美國、英國、台灣、韓國等地方。

3. 同學回答此題必須根據題目要求緊扣題1所提出的青少年失業特徵而作出解釋:

【社會方面】

•經濟改善:自2003年沙士後,本港經濟從谷底反彈,工作崗位日增,故題1的青少年失業率持續回落。

• 職位競爭激烈:青年學歷普遍提高,資料六指出在雙失青年中,超過半數有中五程度,兩成人有大學學位,這種情況令不少低學歷青少年更難找工作。

• 政策影響:資料四指出,最低工資實施令僱主提高對求職者的工作經驗要求,不少初出茅廬的青少年相形見拙,尤以15歲至19歲者更難受聘。

【個人方面】

• 自信不足:資料三可見,青少年對自我競爭力的平均得分僅為6.17分,反映青少年認為自己未能勝任工作,影響就業機會。

• 欠跨地域視野:海內外的商機處處,不少僱主皆要求應徵者具備跨地域的知識及視野;但資料五反映逾九成人承認自己對國情認識不足,僅近半受訪者有意北上升學或就業。

• 找工不切實際:資料六的調查指,近四成半年輕人找工作以興趣為先,在激烈競爭下,可選工種更少,影響就業。

• 時間管理欠佳:本港青少年的閒暇活動主要是上網、看電視等個人活動,不僅未有提升競爭力,更令社交能力下降,削弱求職能力。

4. 同學在回答問題前,宜先辨清青少年失業的成因,然後才審視政府的支援是否足夠。由於提問詞為「多大程度上」,故無論同意與否,皆須論述正反觀點,指出政府支援對青少年失業問題具一定成效或不足之處。

【同意觀點】

• 政府提供的招聘會等均未能針對青少年的經驗問題而對症下藥。

• 政府或私人機構開辦的課程昂貴,令無收入的青少年無力承擔。

• 政府為本港青少年開辦的課程認受性低,未有助於他們就業。

【不同意觀點】

• 政府對青少年已有足夠支援,如「展翅青見計劃」及新毅進課程,為他們提供進修資助,鼓勵提升競爭力。

• 青少年失業乃全球性問題,也受制於經濟環境,非港府有能力解決。

• 個人因素是青少年失業的一大重要關鍵。

相關新聞
就業策略:飯碗爭崩頭 港青怎突圍? (2012-11-01) (圖)
模擬試題: (2012-11-01)
尖子必殺技:自我須檢討 家校也有責 (2012-11-01) (圖)
過度消費:狂買心頭好 青年淪卡奴 (2012-10-18) (圖)
模擬試題: (2012-10-18) (圖)
參考答案: (2012-10-18) (圖)
尖子必殺技:過度消費議題 「個人成長」大熱 (2012-10-18) (圖)
延伸閱讀: (2012-10-18)
能源科技與環境+今日香港+公共衛生 膠粒兵團來勢洶 港人攜手逐擊退 (2012-10-11) (圖)
模擬試題 (2012-10-11) (圖)
參考答案 (2012-10-11) (圖)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迷網姻緣 易開花難結果? (2012-09-27) (圖)
模擬試題 (2012-09-27) (圖)
A尖子必殺技:現實怕見人 網絡放膽追 (2012-09-27)
延伸閱讀 (2012-09-27)
智能病態:港青低頭族 有口難言? (2012-09-20) (圖)
模擬試題: (2012-09-20) (圖)
尖子必殺技:機不離手「斷六親」 (2012-09-20) (圖)
基建爭議:美建高鐵 燒錢敗家? (2012-09-13) (圖)
模擬試題:請先閱讀以下3則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2012-09-1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文憑試摘星攻略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