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廈門選手倫敦奧運載譽歸來,獲得廈門市政府嘉獎。圖為廈門市體育局局長傅曉春(右三)與蘇玉玲(左起)、郭振東、諶龍、林清峰及戴小祥合影。香港文匯報福建傳真
在今年第30屆倫敦奧運會上,7名廈門籍運動員參加了舉重、羽毛球、射擊、射箭、賽艇、皮划艇六個大項比賽,為家鄉囊括1金2銅,和第5、6、7各一個的好成績,創造了廈門參加奧運會歷史的最佳戰績。而本屆奧運會不僅誕生了廈門本土第一位奧運冠軍,也印證了廈門多年來科學多樣化選材之路的成功。 ■香港文匯報記者 葉臻瑜、陳艷芳 廈門報道
廈門市體育局局長傅曉春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競技體育的發展,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從2000年羽毛球國手吉新鵬為廈門奪取奧運首金,到2012年的夏天,7名廈門運動健兒攜手出征奧運決賽場,並不負眾望傳回1金2銅的喜訊。11年間,廈門不斷推進競技體育體制改革,理順競技體育工作機制,在選拔輸送機制、激勵保障機制、體教結合機制等方面大膽創新,逐步完善人才梯隊,走出屬於廈門「金牌造夢之路」。
重輸送 發掘「優質苗子」
一直以來,廈門受到人口總量較小,城市化程度較高,運動選材難,發現優秀體育苗子更難等種種設限。2009年起,廈門各區開始著手成立完善少年兒童業餘體校,並選準各自的重點項目開展業餘訓練。每年還舉辦田徑、游泳、球類、射擊射箭等各個項目的中小學生運動會100多場,通過體育競賽,發掘出一批有潛力的體育後備人才。
同時,廈門體育部門從「以省運會為基礎、以輸送為重點、以金牌為目標」的原則出發,建立健全運動員輸送機制。目前,廈門已形成暢通的「區—市—省—國家」逐級輸送渠道,保持了10%的送省率,常年在國家隊和省隊訓練的高水平運動員分別保持在20多人和100多人。
廣納才 改走「精兵之路」
1989年10月,廈門從湖北荊州體院招來年僅12歲的吉新鵬,經翁建德教練精心培養,2000年9月的悉尼奧運會,吉新鵬終於成為廈門歷史上第一個奧運冠軍。
「以南方人的身材特點,我們培養輕量級和小球運動員更有優勢」,廈門體育局競技處處長王海介紹,曾經獲得第九屆亞運會男子雙打亞軍林江利退役後,廈門力邀其執教,並培養出了一大批羽球好手,其中就包括參加了兩屆奧運會的中國羽球二號男雙種子郭振東,本屆奧運會羽球男單銅牌得主諶龍,以及今年5月剛剛問鼎湯姆斯盃的世界冠軍洪煒。
目前「廈門製造」的奧運健兒有來自廈門市、福建省其他地市以及湖北和山東等地,廈門競技體育早已走出狹隘的地域觀念,廣納賢才共創榮譽。
建基地 對接國家好手
2008年國家體育總局授牌的「中國乒乓球訓練基地」在廈門福隆體育公園落成,除了為中國乒乓球隊提供集中訓練、備戰世界頂級賽事和奧運會需要的標準化訓練基地,廈門體育局更為該基地一年80萬元的資金支持。「讓廈門人更了解乒乓球的發展,並組織本地隊員觀摩並參與國家隊好手們的訓練,借此提升自我水平,是我們的初衷」,王海表示。
今年,為解決訓練場地分散的發展禁錮。廈門投資近3億元,擬用3年時間,在島外同安建設廈門運動訓練中心。總佔地面積約19.6萬平方米的廈門運動訓練中心是近年來廈門興建的規模最大、配套最齊全的體育訓練中心,建成後將同時滿足1200名運動員和300名教練員的訓練、學習及後勤需要。廈門市體育局官員稱,希望未來通過「集約化,集團化」的管理路線和動態管理機制,托舉出廈門的體育新星。
保障足 解運動員後顧之憂
運動員的保障及退役後的出路問題是社會關心的重點。2003年廈門在全國率先出台了《廈門市優秀運動員招收引進、在訓待遇、退役安置試行辦法》,規範了運動員的招收引進和在訓待遇問題,其中為羽毛球、田徑、乒乓三類運動員提供100多個專業運動員編制,並能在退役後享受貨幣化安置。
2006年,廈門更出台了體育競賽獎勵辦法及運動員保障專項資金實施細則,不僅調動了運動員和教練員的積極性,也對運動員因運動訓練造成的傷病進行補償。同時,體育局每年還與廈門集美大學體育學院聯合招生50名,拓寬了退役運動員再就業之路,解決了運動員的後顧之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