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中國金喜 黃金十年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四川立足西部特點 開拓科學發展之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1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中共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奇葆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冬 攝

——專訪中共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奇葆

 2007年12月,中共十七大落幕不久,劉奇葆即赴川主政,迄今已近五年。

 這幾年,是四川發展歷程中及其艱難而又不平凡的時期:前所未有的特大地震和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今年以來經濟下行的壓力等等,可謂難關重重,挑戰空前。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冬

 這幾年,在以劉奇葆為書記的中共四川省委堅強領導下,經過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四川牢牢把握科學發展主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實踐,攻堅克難,高位求進,加快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創造了大災之後加快發展的奇蹟:2007年到2011年間,全省經濟總量4年翻了一番突破2萬億元;地方公共財政收入3年翻了一番,去年突破2000億元;結構調整加快推進,工業集中度提高到64%;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正在從全國路網的「西部終端」變為「西部中樞」,高速公路和鐵路的通車、在建里程雙雙突破6000公里;實施「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工程,一批灌溉面積100萬畝甚至300萬畝以上的特大水利工程開工建設;實施「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總體戰略,一大批重點園區、重點產業和產業集群正在崛起,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天府新區開工建設,開闢了城市和產業發展的新空間;開放合作成為新亮點,承接產業轉移實現重大突破,對外經貿實現重大跨越;十大民生工程成效顯著。

 在中共十八大即將召開之際,本報記者對劉奇葆進行了專訪。劉奇葆在回顧四川這幾年發展歷程後說,四川的發展不但有「量」的擴張,而且有「質」的提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四川實踐,開啟了四川科學發展的新篇章,走出了一條具有西部特點的科學發展之路。

發展型重建 再生性跨越——災區巨變脫胎換骨

 四川把災後重建作為全省中心工作,用3年時間全面完成了災後重建規劃任務。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到2011年9月,即國務院汶川地震災後重建規劃下達3周年之際,四川省災後恢復重建已經勝利完成。提前1年成功解決了540多萬戶、1200多萬名城鄉居民的住房修建問題;妥善解決了20萬名失地農民異地安置問題,幫助170多萬名受災群眾實現就業,動態消除了「零就業」家庭;高度重視因災特殊困難群體的生活問題,從政策、制度和工作上給予了幫扶和救助;在142個受災縣高標準、高質量地維修加固和重建了各類學校8283所、醫療衛生機構2292個,新建了一批功能完善的社會福利院、社區服務中心、文化中心;完成了2334處重大地質災害治理,整理復墾了200多萬畝災毀土地,恢復了林草植被近450萬畝等。災區基本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已全面超過災前水平。

 劉奇葆對本報記者說:重建後的地震災區可謂發生了脫胎換骨巨大變化,這是因為在災後重建工作中,我們堅持發展型重建理念,推動災區產業發展實現再生性跨越。把災區產業恢復發展與優化經濟佈局、轉變發展方式結合起來,與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與產業優化升級結合起來,推動一批重點企業技術升級、產能擴張,抓住援建機遇建設合作園區,引進了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和優勢企業,淘汰了一批落後產能,改變了過去災區產業「小、散、亂」的狀況,一些現代產業在災區迅速興起。依托災區優勢資源發展了一批特色產業,災區正在成為現代農業、生態農業、綠色經濟的示範區。旅遊業快速恢復振興,地震遺址旅遊、鄉村旅遊在災區蓬勃興起。產業的快速恢復和發展振興,為災區當前和長遠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結構優化擴增量 充分開放享機遇

 —打造西部產業轉移與投資首選平台

 四川在經濟發展中堅持調存量與擴增量並舉,在擴增量中調結構,以引進高端現代產業加速轉型升級,實現了結構優化升級,經濟快速發展。全省經濟出現了一些轉折性、躍升性的變化:全省工業增速連續保持在全國前列,工業大省的地位進一步確立;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傳統產業比重偏高的經濟結構正在改變;地方公共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持續上升,長期的「吃飯財政」正在實現向「發展財政」的歷史性轉變。

 劉奇葆告訴本報記者,四川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得益於抓住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機遇,實施充分開放合作戰略,主動有為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通過引進重大高端現代產業助推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把四川打造成為西部承接產業轉移與投資的首選地和示範平台。我們把招商引資與重大產業發展緊密結合,有針對性地招大引強,帶動配套企業跟進,促進相關產業崛起。這幾年,集中引進了聯想、戴爾、德州儀器、富士康、仁寶等全球知名電子信息產業品牌商和製造商,成功引進了一汽大眾、德國大眾、韓國現代、吉利沃爾沃等一批品牌汽車企業。通過高點起步、高端切入,電子信息、汽車製造、油氣化工、新能源等一批現代產業迅速崛起,全省產業結構不斷上檔升級。同時,我們積極推動多層次區域合作,用好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等開放平台,在更廣領域分享發展機遇,主動融入全球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催生了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

 開放合作成為四川發展的突出亮點。承接產業轉移實現重大突破,2011年引進外資突破110億美元,引進國內省外直接投資突破7000億元。對外經貿實現重大跨越,進出口總額連續3年跨越1個百億美元台階,出口躋身全國十強。今年上半年,在全球經濟復甦疲軟,國內經濟增幅趨緩,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大環境下,四川省累計實現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280.9億美元,外貿規模居中西部之首,同比增長44.6%,其中出口總值為188.1億美元,增長74.7%。全省進出口總額、出口總值兩項指標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6.6和65.5個百分點。

實施科教興川戰略 建設創新型四川——推動經濟發展驅動全新轉變

 四川把發展新興產業作為新階段推進工業化的一個高端切入點,成立產業基金扶持優勢產業,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以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為核心,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資源整合,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把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科技工作的重點工程,實施1500個轉化項目,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帶動實現產值12000億元。創新科技投入機制,設立風險投資補助資金,推進成都高新區、綿陽市首批「國家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城市」建設。積極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產業和產品高端化,提高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實施天府科技英才計劃、四川百人計劃,依托各類創新基金、各類科技計劃項目、重點實驗室,引進和造就了一批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領軍人才。

 劉奇葆對本報記者說,我們堅持實施科教興川戰略,旨在推動經濟發展向更多依靠創新驅動轉變,這就必須把科教興川和創新型四川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促進科技優勢向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競爭優勢轉變。

兩化互動發展 科學全面統籌——釋放經濟發展巨大內生動力

 四川目前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雙加快」時期,為此省委提出堅持以工業強省為主導,把加快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作為四川發展的戰略任務,堅持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互動發展,努力拓展發展新空間。努力釋放經濟發展的巨大內生動力。

 劉奇葆向本報記者介紹了四川在推進「兩化」互動發展方面的諸多實踐舉措:做到時間上同步演進,空間上產城一體,佈局上功能分區,產業上三產融合。加強規劃統籌,推行產業發展規劃、城鎮總體規劃、交通發展規劃等「多規銜接」。按照「產城一體」的要求,加強產城統籌,把產業園區作為「兩化」互動發展、產城融合的重要結合點和有效突破點,把園區建設成為產業新城和城市新區。優化區域發展佈局,加快培育區域性中心城市和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川東北城市群「四大城市群」,認真實施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在堅持以工業強省為主導的同時,不放鬆農業生產,堅持做好現代農業發展這篇大文章,鞏固四川作為全國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地位,產村融合、成片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推進農村全面小康和農業現代化。按照國家主體功能區的要求,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建設民生政府 發展民生經濟——十項民生工程成果顯著

 四川省2008年以來堅持實施「十項民生工程」,一大批涉及群眾就業、子女入學、看病就醫、百姓安居、道路暢通、環境治理、社會保障等民生難題得到妥善解決和明顯改善。在藏區實施「三大民生工程」,規劃建設1409個牧民新村,建設定居房近10萬戶;「9+3」免費教育計劃累計培養藏區學生近3萬名。在彝區完成「三房」改造的基礎上,又啟動實施「彝家新寨工程」。推進高原藏區、秦巴山區、烏蒙山區和大小涼山彝區等「四大片區」連片扶貧開發,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和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在全國率先探索構建「大調解」工作體系,積極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持了全省社會和諧穩定,人民群眾收入不斷提高,與全國的差距明顯縮小。

 劉奇葆深情地對本報記者說: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只要把群眾的事情考慮好了,再大再難的事情都好辦。這幾年,我們堅持民生優先,把民生做實,正確處理強省與富民的關係,儘管地震造成上千萬人受災,但災區沒有出現社會動盪。在四川省第十次黨代會上,我們又進一步提出建設民生政府、發展民生經濟,把保障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動力和目的,突出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地為各族人民謀福祉,加快建設全面小康進程。

相關新聞
喜迎十八大 (2012-11-12) (圖)
四川立足西部特點 開拓科學發展之路 (2012-11-12) (圖)
四川宜賓「臨港經濟」打破區域經濟格局引裂變 (2012-11-12) (圖)
放眼國際:宜賓成為連接西部與全球的支撐點 (2012-11-12) (圖)
著眼國內:打破區域經濟格局成為新的增長極 (2012-11-12) (圖)
立足宜賓:「港園城」一體催生一座新城崛起 (2012-11-12) (圖)
楊冬生:把臨港經濟區打造成川南經濟新引擎 (2012-11-12) (圖)
四川達州:追趕跨越的生動實踐 (2012-11-12) (圖)
達州新農村文藝展演:世界農民的大舞台 (2012-11-12) (圖)
新聞述評:中國西部大有可為 (2012-11-12) (圖)
精彩語錄: (2012-11-12) (圖)
四川大竹:貧困地區發展縣域經濟的樣板 (2012-11-12) (圖)
許國斌:西部大竹投資沃土 (2012-11-12) (圖)
苧麻 醪糟 香椿: 大竹遞給世界的三張名片 (2012-11-12) (圖)
四川開江 中國西部的魅力「小天府」 (2012-11-12) (圖)
羅建:發展縣域經濟就是發展特色經濟 (2012-11-12) (圖)
編後語 (2012-11-12) (圖)
城市新跨越 幸福攀枝花 (2012-11-12) (圖)
眉山 打造中國西部最具投資價值核心區域 (2012-11-12) (圖)
成都錦江區大力實施「五大興市戰略」全力建設展示成都國際化的重要窗口 (2012-11-1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中國金喜 黃金十年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