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上圖)嚴雋琪指,現代社會對大學期望日益提高,高等教育界需更主動地承擔社會責任。(下圖)唐偉章以「大學社會責任的策略:挑戰與機遇」題目作分享。理大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由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與理工大學合辦的第一屆「大學社會責任高峰論壇」,昨日起一連兩日舉行。來自香港與內地,以及台灣、新加坡、澳洲、美國、英國等地200多位高等教育界專家學者雲集。全國人大代表大會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長嚴雋琪擔任主禮嘉賓,她指隨著大學職能擴展,現代社會對大學期望日益提高,高等教育界需要從過往較被動地履行社會義務,變為更主動地承擔社會責任,為創新及推進人類文明發揮作用。
嚴雋琪表示,知識創新是國家競爭力核心要素,一流大學都應建設培育創新文化,推動學生把興趣發展成志向,並建立對社會責任感,孕育強大求知和創新動力。對於當前中國大學教育發展,她指中國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高等教育體系,並培養了數以億計的專門人才,部分科研成果具世界先進水準,社會應進一步推動教育公平,改善辦學條件。至於高等院校,則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通過培養人才傳承和發展本身文化,讓學生傳承公民道德、文化價值,同時要藉學術成果豐富、更新和發展人類文明。
嚴雋琪又稱,中國正處於經濟發展轉型關鍵期,需要加強人才培訓進行投資,確保人才戰略可持續性,這正是中國高等教育機遇,大學應對這趨勢有積極回應及擔當。
劉川生建議增教育質量
高峰論壇舉行多場主題講座,北京師範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劉川生提到,現時中國的大學在校學生總規模雖達3,105萬人,屬世界第一,但每百萬人口計研究人員數量僅為英美四分之一,專利申請數則只為美國、日本約三成至四成。提高教育質量和創新能力,是大學實踐社會責任重大挑戰。台灣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指,台灣的大學數量過去數十年增幅驚人,屬全球密度最高地區,但隨之而來卻是大學生畢業後未能找到合適工作,需要專業人才的企業找不到人,這些都是大學界需深思的問題。
理大顧問委員會主席鍾志平指,透過兩天會議,世界各地專家將可分析在全球一體化下大學發展與社會責任間的關係及討論相關議題,希望探索出發展新路向,更有力發揮大學學術及社會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