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社交網絡將全世界的人都輕易地連結在一起。資料圖片
——現代中國+今日香港+全球化
編者按:本欄由今天起,連續兩周推出「E世代」系列,分別探討當今網絡交友利弊和網絡媒體發展,敬希垂注。
近年社會不斷興起的社交網絡(Social Networking)溝通平台為大眾提供一種既虛擬又方便的網絡交流服務。這類社交網站的流行大幅增加人們,特別是陌生人之間的聯繫和溝通。這類技術的迅速發展令網絡世界從幾年前的電子郵件、即時消息及網上論壇,迅速擴展到更強大建立關係網絡的微博(weibo)、facebook及twitter等社交平台。此類網站如同錯綜複雜的樹根結構,把網絡之間的「朋友」通過「加為好友」、「互相關注」等方式將彼此關係脈絡大為擴展,並在「朋友」間設立可互為聊天、寄信、音樂分享、檔案(圖片)分享、博客互動及討論群組群、微群等功能。 ■胡潔人 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社會科學學部講師
作者簡介 胡潔人博士 現任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社會科學學部講師。2009年獲得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糾紛解決研究中心成員、中國奧斯特羅姆協會(Ostrom Society)會員、香港作家協會會員。發表中英文論文數篇。
內地微博「火爆」 實名制掀爭議
社交網絡頗受大眾歡迎的同時,也帶來諸多社會問題,如網上欺詐、網上援交等。截至2011年6月底,中國網民總數達到4.85億人。而當前微博在中國極「火爆」。微博是微博客(Microblog)的簡稱,是一個基於使用者關係的信息分享傳播及獲取平台,用戶可通過各種用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並實現即時分享。
高鐵事故 網民變身記者
有學者認為,微博的傳播方式打破傳統媒介的壟斷,令多元性、小規模性、雙向互動型、平等性和自主性的傳播行為得以實現,這對新的社會輿論環境的形成和發展無疑具重大影響。微博網站是人們對範圍廣泛的問題進行評論的主要場所,並可從中看到中國微博使用者數量迅猛增長,僅2011年上半年,微博用戶已從6,311萬增長到1.95億,半年增幅高達208.9%,網民使用率也從13.8%提升到40.2%。微博的強大輿論功能在去年高鐵事故中也充分體現,新浪微博一名網民發布第一條帶有圖片的微博,變身記者更新高鐵追尾事故消息。可見微博確實創造一個「人人都能發聲、人人都可能被關注的時代」,也在報道突發新聞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並給那些對政府不滿的人提供一個發洩渠道。
中國今年3月要求微博用戶實名註冊的新政策開始生效,官方理由是:實名制為限制有人在網上散布謠言,以便保護用戶。但大批網民對這項政策表示質疑,而且也在想出對策來反抗。
相對香港的另一熱門網路平台facebook,可看到一些鮮明的對比,也可看到同樣作為虛擬世界的溝通渠道,香港比內地也許發揮更大的團結作用。
「面書」簡便易用 屢淪罪案溫床
facebook(FB)是一個起源於美國的社交網絡服務網站,由馬克.朱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 創辦,其中文名字較多被稱作「面(臉)書」。2004年2月,facebook正式在哈佛大學成立,開始提供以現實校園人脈為基礎的網上社群服務。截至2010年7月,facebook已在全球擁有超過6億用戶,使用者可建立個人專頁,添加其他用戶作為朋友並交換資訊,包括自動更新及即時通知對方專頁。
此外,用戶可加入各種組群,如工作場所、學校、學院等。由於facebook未在中國內地使用,因此香港和台灣是擁有較多使用者的華人地區。截至2011年3月,facebook的台灣用戶接近900萬人,約佔台灣總人口39%;香港用戶人數達367.36萬。
facebook之所以在幾年內廣受全球各地用戶的青睞,主要因其幾個吸引之處:
• 除最主要的交友和與熟人聯繫外,facebook還提供相片的「連結」及「留言」功能,同時可與朋友即時分享。朋友間可互相塗鴉並通過「私人短信(Message)」的方式分享對外不公開的信息。
• 加入的好友上限非常高,同時還可看到朋友的朋友之間的關係,由此容易幫助擴大社交網絡。
• 提供不少遊戲和給人消遣的活動,增加網民的使用興趣。
總而言之,簡單、方便、容易學習和方便交流應該是眾多人士選用facebook的直接理由。但網上交流好比雙刃劍,簡單使用和廣泛交友,也給網絡犯罪分子提供機會,因此facebook也不時成為詐騙、援交等的信息平台。
做好「正當防衛」 免遭起底「圍插」
社交網站不論是微博還facebook,都存在一定的隱患,給網民帶來便捷和快樂的同時,也伴隨不少社會問題的出現。其中比較嚴重的3個問題是:
保護不力 私隱被侵
facebook對用戶私隱的保護不力常受批評。英國網安業Sophos的調查發現,60%facebook用戶因私隱疑慮而考慮放棄使用。而對中國微博用戶而言,個人私隱被侵犯除因私密的個人信息、照片、私生活細節等被披露、曝光外,由於中央政府出台政策規定,微博必須用真實身份信息註冊,非實名微博用戶將被「禁言」,有網民質疑這是一種嚴重侵犯私隱的行為。
言論過界 危害安全
有人認為,因為微博頻發造謠事件,導致中央率先出台實名制以解決問題。不可否認,微博存在一些敏感言論,特別因為內地對言論的控制更激發一些微博使用者在網上表達一些過激看法,因其想法在傳統媒體及正常渠道得不到表達,或不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於是傾向採用煽動輿論方式,為自己的觀點造勢。
facebook的情況同樣如此,雖然在香港或海外,網民可更暢所欲言,但也存在一個自由邊界問題。表達自由是不可侵犯的人權,但不等於表達可無限制和超出妨礙公眾利益的邊界。在FB上散布謠言或表示要採取一些鼓吹歧視、揚言爆炸及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等言論,都影響惡劣甚至須負法律責任。
分享信息 易變網絡欺凌
隨著越來越多人使用網絡,網絡欺凌(Cyberbullying)成為新興產物,主要是指通過資訊及通信技術的應用,在網上針對個人或群體進行惡意的、重複的、敵意的攻擊行為,令其他人受到傷害,通常包括言語暴力、群體將受害人的個人資料(真實姓名、容貌等)公開,俗稱「起底」、以及對他人進行誹謗或用發帖、發圖等方式公開侮辱受害人的方法。這個問題在微博及facebook上都普遍存在,特別是青少年之間會通過建立「欺凌組群」來惡意修改別人的相片、粗言穢語、甚至慫恿別人自殺來令他人受傷,或破壞其自我形象、甚至引起他人自殺等。
作為新興事物便利人們交流溝通的社交網站平台,無疑在人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並對人們的信息獲得、思考和生活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與此同時,社交網站也存在不少隱患和弊端,上述三大問題可見,網絡世界給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可能帶來非常負面的影響。最關鍵是如何把這些弊端降到最低,而最大化其溝通交流和信息分享的優勢。而要做到這點,應一切從自己做起,不要過分沉迷網絡世界而影響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自己也要注意網上的言論和信息,做好「正當防衛」;只要適當地取得平衡,社交網站便能發揮其最大效用。相信社交網站是不可逆轉的潮流,在未來只會越來越普及,是21世紀溝通模式的大勢所趨。正因如此,我們更要學懂如何適當地利用它的各種好處,維繫社交網絡和人際關係。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指出社交網絡的主要特點。
2. 參考上文,解釋微博在內地迅速興起的原因。
3. 參考上文並就你所知,分析社交網絡的利弊。
4. 承上題,針對所提社交網絡的弊端,提出相應解決方法並加以討論。
5. 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社交網絡的言論應受適度監管」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 鄧燕:《網民的自由與邊界—關於微博公共領域中言論自由的反思》,《社會科學研究》,2012年1月,http://www.sociology2010.cass.cn/upload/2012/04/d20120409151022954.pdf
2. 李開復:《140字的驚人力量:李開復談微博改變一切》,(台北:天下文化),2011年3月,第一版。
3. 趙明德:《人肉搜尋 正義或欺凌?》,香港《文匯報》,2012年10月24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2/10/24/ED1210240011.htm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預告:「E世代之網絡媒體篇」將於下周三(21/11)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