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田一涵 北京報道)內地民間教育智庫組織—21世紀教育研究院日前發佈的《農村教育佈局調整十年評價報告》顯示,2000年到2010年,內地農村平均每天消失63所小學、30個教學點、3所初中。報告建議,應建立「小規模化」、「小幼一體化」和鄉村教育的混合模式;同時,政府應加大對農村教育政策和經費傾斜。
報告指出,從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間,內地農村小學減少22.94萬所,減少超過一半。教學點減少11.1萬個,減少6成。農村初中減少1.06萬所,減幅超過四分之一。10年間,農村小學生減少了3,153.49萬人,農村初中生減少了1,644萬人。他們大多數進入縣鎮初中和縣鎮小學。
過度撤併 輟學率升高
報告稱,農村學生的減少,除學齡人口的大幅度減少外,城市化進程中的勞動力轉移,大量貧困地區農民進城務工,也帶走了部分學生。然而,這些進入城鎮的農民工隨遷子女,又形成了另外一個人群:流動兒童。這令內地農村教育出現「城擠、鄉弱、村空」的危局。
過度的學校撤併還導致了學生上學遠、上學貴、上學難問題。根據研究院在10省農村中小學的抽樣調查顯示,農村小學生學校離家的平均距離為10.83里,初中生離家的平均距離為34.93里,流失輟學及隱性流失輟學率提高。
研究報告建議,「小規模化」、「小幼一體化(即幼兒園和小學一體化)」和鄉村教育的混合模式,是當前內地農村教育可行的幾種模式。
同時,還應加大對農村教育政策和經費傾斜,通過保障農村義務教育經費、合理配置農村義務教育資源、重視農村教師本地化、在農村地區建設小規模學校等方式,做到真正不讓一個孩子失學,辦好每所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