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中大、城大、理大以及科大4校在今年高交會共展出近80個項目,較兩年前增加近三成,備受參展者關注。 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望賢 攝
——3大年獲8,000萬資助 深高交會展出項目增三成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望賢、張瀛戈 深圳報道)香港高等院校與內地的科研合作突飛猛進,去年各校於深圳的研究院或產學研大樓陸續啟用,成為參與內地科研項目的有力跳板。單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3所高校於深圳的研究基地,今年已獲得累計近8,000萬元(人民幣,下同)費用的科研資助,其中港城大近兩年申請內地項目勁升2倍,獲批資金增長也接近1倍。而現正在深圳舉行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港校展出項目近80個,較兩年前增加近三成,備受參展者關注。
國家支持「大收穫」
今年深圳高交會,香港中大、城大、理大以及科技大學4校均有參展,其攤位都受到到場的企業關注。據港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介紹指,該校共展出21個科研項目,包括生物醫學科學、環境和綠色科技、信息和通訊科技等範疇,當中多項粵港澳三地合作的科研成果為展出重點。記者了解到,港中大深圳研究院今年申請的國家自然基金項目便約有42項,獲得約2,049萬元資助,連同其他項目,研究院今年總共獲得約4,000萬元科研經費。
港城大亦透過深圳研究院,近兩年於內地的科研項目及經費也快速增長,城大深圳研究院助理院長陳俊鐸介紹指,截至今年10月30日,研究院獲批項目有52項,較前年15項增長超過2倍,雖然其中12個項目經費尚未到手,研究院已獲1,930萬元資助,較前年增加約1倍。
港理大在內地申請的科研項目亦頗為可觀,理大企業發展院助理院長杜漪紅介紹,今年該校於內地申請的科研項目超過100項,資金總額超過2,000萬元。
優惠政策助發展
港校參與內地科研項目大幅增長,但科研轉化則有待提速。城大高級技術轉移主任李鶴鳴指出,相較於歐美企業,內地企業投入科研資金,往往希望在更短時間內有所回報;而儘管歐美經濟低迷,企業對科研投入依然不減,去年城大於美國的科技轉化成果涉及約2,000多萬,而內地僅有數百萬。不過他亦指,內地不同地區如四川等,應對高新技術產業而推出優惠政策,吸引科技企業聚集,對院校來說亦是潛在機會,城大亦有藉以與當地業界接觸,科研轉化成果良好,他期望未來3年到5年,內地科研轉化能佔全校比例一半。
黃錦輝則認為,港校與北方企業合作,遇到問題時,交通時間及成本都比廣東大,因此目前港校科技應用及轉作仍需以珠三角為主要對象,於內地不同城市則可加強基礎科研合作。
知產保護仍不足
與此同時,內地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足,亦成為港校引入外企參與內地科研轉化的阻力。黃錦輝稱,此前曾有一個與深圳合作的項目,雖然有海外公司感興趣,但因內地知識產權問題而猶豫,校方需要額外花精力解釋。他舉例指,知識產權管理包括哪些成果值得申請專利,處理專利甚至知識產權被盜用的專業法律問題,港校及外企都可能感到壓力,「內地法律體系不同,大家對知識產權問題欠共識,溝通較難,有些教授未必願意投入與內地科研單位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