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弶港漁俗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2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 弶港風光。 網上圖片

王大慶

 弶港在江蘇省的地圖上僅僅是針尖大的一點,在東台市而言也是一個小鎮,然而它沿海156萬畝生態濕地保護完好,是太平洋西岸唯一一塊未被污染的土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鶴類棲息地之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丹頂鶴、白頭鶴、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白枕鶴、灰鶴、黑嘴鷗、黑瞼琵鷺、大天鵝、小天鵝、小青腳鷸、河麂等。2011年喜獲「中國最具魅力文化生態旅遊鎮」榮譽稱號。

 前不久,我與本地作協的幾個會員,專門到弶港采風,以領略它那奇特的漁俗風情。來到這裡,我們首先被這裡的俗語所迷惑。南瓜,在我們蘇北一帶特別是東台,大多稱「飯瓜」或「番瓜」。而弶港人則稱「轉瓜」。問其緣由,原來「飯」(番)和「翻」同音,漁民們最忌的就是「翻」字,認為不吉利,就改成「轉」字,叫「轉瓜」了。這也形象化,因為南瓜大多是圓形的,可以像輪子一樣轉動。在海邊,我們看到一條漁船正在卸剛打撈上來的海魚,有的還是活的,魚嘴一張一合地在動,文友小吳脫口而出:「魚嘴在動」,一旁的漁民連忙糾正,說「魚在數錢」。我們一聽都會心地笑了,這分明是恭喜發財之類觀念形成的詞語。似這類避開不吉利字眼的詞語還有很多,如「七潮訊」,叫成「草灘潮訊」,因為這裡「七」和「吃」也是諧音,「吃潮訊」豈不成了失足下水?難怪,這裡將「吃飯了」叫「滿載了」,「勸吃」叫「再打外龍」,「吃不下」叫「馱不動」等等,都是圖個吉利。

 排斧是這個漁鎮沿襲至今獨特的漁文化。因我們來得不是時候,造船廠造的木製漁船還沒有到這個工序,自然不會有排斧表演給你看。正有些遺憾,一木工師傅透信給我們,說不遠處有一漁民家門前停了一條木漁船,自己找了幾個木工在修理,可以前去與他們協商。我們一聽,很是興奮,連忙前往。船主姓朱,正領著5個木工用桐油、麻絲、石灰等混合均勻的填料,嵌於船身縫隙處,以防海水滲入蝕船。我一一遞上「紅中華」,很客氣地說明來意。船主見我們大老遠地從城裡趕來,連連說「沒關係」,他們此時進行的也正是排斧,只不過沒有那麼正規。現在既然我們想看看真正的排斧,那就費點神力表演給我們看吧。排斧是造船的最後一道工序,它分為鏟縫、上底灰、捻麻腰、嵌麻絲、分麻板、拆嵌麻板、切碎、排斧八道。要求把所有的填料排得勻稱,密度、深淺都要一致。現場,這些既是漁民又會做木工的師傅們為我們表演了「磨房驢子咕」、「磨房踏篩」、「八哥洗澡」、「麻花鬧花園」、「老鼠嚼鍋蓋」等五種不同的排斧節奏,在領作師傅首斧的指揮下,所有木工齊聲應和,發出有板有眼,排山倒海般的「噠」聲,極富節奏感,堪稱一首漁民打擊樂。

 現場我們還碰到了意外之喜,就是排斧的木工師傅中,有一位年近七旬的何師傅會吼「漁號子」,在我們的慫恿下,他喝了幾口開水,拉開嗓門,接連為我們吼了《起錨號子》、《抬魚號子》、《拔蓬號子》、《拉網號子》和《撐船號子》,雖然音色不能和專業歌星比,但卻是原生態的,粗獷、豪邁、渾厚、熱烈,感染力強。觀此景,聽此音,真乃人生一大享受。這些漁號子是風帆時代海洋民俗文化苑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海洋漁文化的積澱和傳承,現已成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筆寶貴財富。

 到弶港,不品嚐一下它那四時的海鮮,猶如到揚州不品嚐富春包一樣會留下無盡的遺憾的。俗話說:「玩在香港,食在弶港」。這是許多遊客對弶港這個「蘇北小香港」豐富海鮮的讚譽。誠然,弶港海域海洋生物資源相當豐富,優勢海產品有泥螺、文蛤、青蛤、四角蛤、薄莢蟶、日本鱘、巢沙蠶、蟛蜞蟹、脊尾白蝦、三疣梭子蟹、雙喙耳烏賊等。近海魚類有黃鯽、刀鱭、魷魚、鰳魚、銀鯧、海鰻、帶魚、梭支魚、小黃魚、棘頭梅童魚等150多種。尤其是春季的白蝦,夏季的藍蝦,秋季的紅蝦,冬季的黑蝦,更是熱銷的時鮮貨。特別是四角哈蜊,又名白文蛤,更是城鄉居民情有獨鍾的一道海鮮。在弶港乃至東部沿海一帶,在漁家兒子娶親的宴席上,其它佳餚可增可減,唯獨不能缺少蛤仔這道菜,說是有了蛤仔,新人婚後才能得子。各門掌勺師傅也都做足了「蛤蜊」的美食文化。這不,我們在一家海鮮酒樓就品嚐到了「文蛤宴」,這各式文蛤菜餚工藝很簡單,佐料更是單一,基本就是精鹽一樣,然而菜名叫得挺文化,如「百雀爭鳴」、「花園聚會」、「雪裡藏嬌」、「鐵板迪士科」等。我一生中品嚐的海鮮不在少數,惟「文蛤宴」最是難忘。既是「天下第一鮮」,又巧妙地融和著美食文化,怎能不讓人陶醉其中呢?

 弶港有著太多的漁俗風情,走馬觀花只能偶拾一二;弶港有著太多的四時海鮮,一頓午餐只能是冰山一角——弶港還有著許多美麗動人的歷史傳說,如:「海龍王3月呼風喚潮開港槽」、「美麗龍女潮灘沙洲種海花」、「盛夏雷雨伴魚降」、「漁夫騎魚逛東洋」等,由於篇幅限制不能一一詳述。這些傳說記載了歷史的變遷,反映了漁民的美好嚮往和對新生活的希望,讓人充分感受了濃濃的人文情懷。千年的滄桑之變,弶港現已成為國家原始生態濕地保護區,站在海堤公路上極目眺望,一邊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漁帆點點,海鷗飛翔;一邊是平疇萬頃的灘塗濕地,珍奇保護動物時常出沒,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人們從這神秘的漁鎮可以領略到無限的風光。

相關新聞
百家廊:弶港漁俗 (2012-11-26) (圖)
琴台客聚:盡忠報國 (2012-11-26)
翠袖乾坤:殺人於無形 (2012-11-26)
跳出框框:中文書店 (2012-11-26)
生活語絲:參加兩代婚禮 (2012-11-26)
思旋天地:「量入而出」 (2012-11-26)
網人網事:相見?還是懷念? (2012-11-26) (圖)
百家廊:秋風古韻風穴寺 (2012-11-23) (圖)
琴台客聚:文明失調綜合症 (2012-11-23)
翠袖乾坤:情感箱 (2012-11-23)
古今談:青錢柳可以防止高血糖 (2012-11-23)
杜亦有道:馮京作馬涼 (2012-11-23)
演藝蝶影:Sister Joanna的教導 (2012-11-23)
此山中:小小冰室 (2012-11-23)
百家廊:挑伊上山 (2012-11-22) (圖)
翠袖乾坤:總是無聲勝有聲 (2012-11-22)
海闊天空:愛琴海上的耶路撒冷 (2012-11-22)
琴台客聚:革命尚未成功 (2012-11-22)
生活語絲:手錶的故事 (2012-11-22)
隨想國:買書的方法 (2012-11-2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