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取向碳納米管材料示意圖。 本報上海傳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不知你是否想過,有一天穿在身上的衣服、戴在頭上的帽子、拎在手裡的包都能夠「自我發電」,給你「奄奄一息」的手機充電呢?你是否能夠想像,現在佔地面積龐大的發電站,未來只需要一個桌子大小的機器就能發電?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高分子科學系彭慧勝教授課題組最近成功研製出一種新型能源器件——取向碳納米管纖維,基於這一技術製造的新型太陽能纖維電池,有望使上述夢想成為現實。相關研究成果已被最新一期的國際化學原創性研究領域權威期刊《應用化學》,作為封面文章發表。
據悉,彭慧勝教授的團隊研製出的這種新型、柔性的纖維狀能源集成器件,可以製成一根根像頭髮絲一樣細的纖維狀太陽能電池,其直徑只有60至100微米(1毫米=1000微米)。彭慧勝解釋,纖維狀意味著可以把它們像普通化學纖維一樣編織成衣服、褲子等紡織品,這些衣褲整體就成了一塊大太陽能電池,並實現自身「發電」。
無污染低成本 可大量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與現有的太陽能電池不同,彭慧勝研製的這種新型太陽能纖維電池,在將太陽光轉換成電能的同時,還可以把這些能量儲存起來,且不需要外接其他蓄電池或儲能設備。這樣即使在沒有日光、又對光電需求量更大的夜間,人們也可以隨心所欲地使用太陽光能源。
事實上,碳納米管纖維已經在防彈衣、航空航天、醫療和體育器械等廣泛領域顯示重要應用前景。據彭慧勝表示,將碳納米纖維製成太陽能電池的過程基本無污染,效率高,成本低,製作工藝相對來說也較簡單,具有大量穩定生產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