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月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莫言:牢記鯨魚精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1-02]     我要評論

彥 火

 「有時候我會蹲在牛的身旁,看著湛藍的牛眼中的我的倒影。有時候我會模仿著鳥兒的叫聲試圖與天上的鳥兒對話。有時候我會對一棵樹訴說心聲。但鳥兒不理我,樹也不理我。」

 莫言對童年生活的抒寫,是優美的,感覺也是美妙的。

 許多年後,當莫言成為一個小說家,便把當年的許多幻想和澹美景致,寫進了小說。

 在泛政治化的今天,海外某些傳媒往往把諾貝爾文學獎與政治掛u。對這次莫言的獲獎也不例外,所以論者只關注獲獎者的政治立場,反而忽略了獲獎者的文學成就。

 瑞典學院曾一再表示,諾貝爾文學獎與政治無關。

 批評莫言的論者,一直漠視這一準則。

 以一九九九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德國作家君特.格拉斯為例,父親是一位德國新教徒,格拉斯在納粹時期曾做過「空軍志願兒童軍」、「潛艇士兵」,是納粹「武裝親衛隊」的成員,一度被聯軍俘虜,最終送到美國做戰俘。

 當年格拉斯獲諾獎曾激起廣泛的抗議聲。

 瑞典學院不為所動,十八位諾貝爾文學獎終審院士,咸認為格拉斯代表作《鐵皮鼓》(Die Blechtrommel)(《但澤三部曲》(Danzig Trilogy)的第一部作品),以及另外兩部作品《貓與鼠》和長篇小說《狗年月》,是歐洲魔幻主義的代表作,「以嬉笑中蘊含悲劇色彩的寓言描摹出人類淡忘的歷史面目。」

 瑞典學院沒有因格拉斯的納粹背景而抹殺他的文學成就。

 相反地,莫言是一個頗自重、執著自己守則的作家。他獲獎後,應筆者的要求,寫了以下一段文字:

 多年前,劉再復先生希望我做文學海洋的鯨魚。這形象化的比喻,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覆信給他:「在我周圍的文學海洋裡,沒看到一條鯨魚,但卻游弋著成群的鯊魚。」我做不了鯨魚,但會力避自己成為鯊魚。鯊魚體態優雅,牙齒鋒利,善於進攻;鯨魚軀體笨重,和平安詳,按照自己的方向緩慢地前進,即便被鯊魚咬掉一塊肉也不停止前進,也不糾纏打鬥。雖然我永遠做不成鯨魚,但會牢記著鯨魚的精神。(見《明報月刊》二○一二年十一月號)

 這一段話是針對劉再復的一封給他的信而發的。

 一九九五年,劉再復給莫言寫了一封短信,信中提到:「高爾基曾說托爾斯泰如果生活在大海裡,一定是一條鯨魚。我希望他能成為文學滄海中的一條鯨魚。」

 莫言在上述援引的短文中,表示他為「力避自己成為鯊魚」的決心,並「牢記著鯨魚的精神」。

 劉再復後來在另一篇文章寫道:「莫言的寫作,莫如鯨魚躍海。把莫言喻為鯨魚,除了暗示他偉大之外,更重要的是說明他在進行著富有原創性的創作中,洋溢著大氣,滄海氣,天地之氣。這種酣暢淋漓的大氣概與大氣勢,一掃八股教條的酸氣與腐朽氣,更掃醉男怨女、蠅蠅苟苟的文人氣、痞子氣和小家子氣。近二十年,中國的文學書、文學作品出了不少,可惜精巧有餘,氣象不足。而文壇中則泥鰍與鯊魚太多而不見鯨魚。此次瑞典學院雖屬『錦上添花』,但畢竟把出現於中國海洋中的鯨魚推介給全世界,其功也不可沒。借此機會,我又產生新的文學夢:希望莫言似的鯨魚能相隨出現並可自由躍海,讓中國能多出幾個大氣磅礡、給人神馳的天才。」(原題目為:《鯨魚躍海夢想與現實》,見《明報月刊》二○一三年一月號)

(《莫言的獲獎》之十)

相關新聞
百家廊:健康幾要素 (2013-01-02) (圖)
琴台客聚:莫言:牢記鯨魚精神 (2013-01-02)
翠袖乾坤:何謂重口味? (2013-01-02)
天言知玄:想像歷史 (2013-01-02)
杜亦有道:長命百歲 (2013-01-02)
隨想國:風 (2013-01-02)
路地觀察:殺人女魔 (2013-01-02)
百家廊:媽祖廟之祖 (2013-01-01) (圖)
琴台客聚:朱自清談語文 (2013-01-01) (圖)
翠袖乾坤:剪掉的更想看 (2013-01-01)
海闊天空:個園的竹林 (2013-01-01)
生活語絲:莫言的演講 (2013-01-01)
思旋天地:新年願望 (2013-01-01)
淑梅足跡:幸福五十 (2013-01-0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