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用日本史料 講述抗戰「傷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1-0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自1945年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後,中國抗日戰爭已經過去67年。內地反映抗戰題材的文學藝術作品眾多,大多數作者都是以本土立場出發,以中國人的眼光對歷史進行解讀再創作,而近日一本名為《傷痕》的漫畫正式在全國發行並引發熱議,它的史料則全部來自日本。此書作者、中國著名漫畫大師李昆武,與記者分享了他的「傷痕故事」。

 一張偶然發現的日本畫報,令李昆武開始了《傷痕》的創作。畫報是日本人繪於1894年反映甲午海戰的「支那征伐雙六」遊戲彩繪。李昆武又通過古玩店老闆發現了一批日本侵華戰爭史料。這些史料涉及抗日戰爭中的中國政治、軍事、經濟、社會等領域的約五千餘張照片、上百幅圖表、幾十萬字,並從未在中國公開。

 「過去看到的是我們自己的一面,今天看到的是他們的一面」,李昆武說:「日軍隨軍記者在侵華時期製作的照片集、紀念冊、畫報、地圖,呈現了自盧溝橋事變至1941年期間,不同視角下的中國二戰戰場。」

 歷史固然凝重,李昆武選擇用漫畫這種輕鬆的方式來展現。《傷痕》創作採用漫畫和照片融合的奇特方式,用四百餘張紀實照片,梳理了自盧溝橋事變以來,日本在中國的作戰活動。作品命名《傷痕》,也是因為這批歷史史料揭開了他和親人記憶中的傷痕。

 1938年9月28日,昆明非軍事區遭遇日軍轟炸,李昆武的岳父肖慶鐘在這場轟炸中失去了3個親人和自己的右腿。儘管因創作揭開了傷痕,但李昆武仍然認為,「面對歷史我們不能先入為主,我們必須保持客觀的立場,兼顧雙方的聲音」。「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日本人的視角必然與我們不同。中國的老百姓是受害者,日本的老百姓也是受害者。但是釋懷的最好方法是回憶。」

 李昆武希望,現在的年輕人能夠通過《傷痕》,從客觀的角度記住這段歷史。「對歷史的回憶也是對現實的審視、對未來的展望,這也是這部漫畫的意義所在。」他說。 ■中新社

相關新聞
念也斯 (2013-01-09) (圖)
讀城記:布拉格之戀 (2013-01-09) (圖)
MaD 2013:聚合全球 青年創不同 (2013-01-09) (圖)
用日本史料 講述抗戰「傷痕」 (2013-01-09) (圖)
文化保育 從一個展覽開始 (2013-01-05) (圖)
走東走西:查寧十字路 (2013-01-05) (圖)
本土文化 落地生根 (2013-01-05) (圖)
中大中文 創系五十周年 (2013-01-05) (圖)
香港出版何去何從? (2013-01-02) (圖)
讀城記:木心的禮物 (2013-01-02)
全新沙田圖書廣場「書送心意」暖童心 (2013-01-02) (圖)
文化看點: (2013-01-0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