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據央視網報道,12日15時30分,經過對滑坡區域及周邊進行實地調查和訪問了解,雲南省國土資源廳滇東北地質災害防治專家組組長發佈了鎮雄縣滑坡地質災害的主要原因。
坡陡土鬆 持續雨雪誘發
報告中稱,滑坡區地形陡峻,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有效臨空面。滑坡區位於斜坡上段,地形坡度約35-50度,地形條件不利於斜坡的穩定,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有效的滑移空間。
其次,滑坡區岩土體結構差,是滑坡形成的內在因素。滑坡區地層為第四系殘坡積黏性土夾碎塊石,土體結構鬆散,厚度大,自身穩定性差,是滑坡形成的內在因素。
第三,連續雨雪天氣是滑坡發生的直接誘因。近一個月來,該地區出現連續雨雪天氣,滑坡區土體受滲透浸潤,土體呈飽和狀態,自身重量增加,同時降低土體的內聚力,在重力作用下,導致滑坡發生。同時,彝良「9.07」地震對該滑坡形成有一定影響。
早前,有網友稱本次滑坡與煤礦坑道有關,經專家組查證,該區唯一的煤礦為高坡煤礦,礦區邊界距滑坡直線距離500米;根據現場調查及滑坡成因分析,沒有發現此次滑坡與採礦活動有直接關係。
有媒體對雨雪浸泡的原因解釋產生質疑:「這樣的解釋,如果發生在夏天,似乎可以站得住腳,然而,現在是冬天,氣候寒冷,難道夏天雨水沒泡軟,冬天雨雪會泡軟?其深層原因,我們期待破解。」
對此,雲南省防災研究所所長張建國表示,與大眾認識不同,夏季常常發生泥石流,而冬季是山體滑坡的多發季節。「熱脹冷縮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原理,在天氣嚴寒時,碎石就會遇冷收縮,從而降低地質結構的穩定性,發生山體滑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