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聲光透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銀幕短打:給電影的(懺)情書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2-0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看奇洛李維斯監製及自任訪問者的紀錄片《給電影的情書》,再一次確定,其實是誰最想「電影死亡」。

 數碼取代菲林,作為電影/視頻的媒體,是一個科技發展的問題。然而,傳媒人、部分電影人和文化研究者總喜歡用擬人法,把這個變化用「電影已死」這種方式表達。「××死亡」,「××終結」之類,顯然是吸引人注目的一種說法。例如杜尚在尿兜上簽名,將之化為藝術品,評論人名之為「藝術死亡」;1990年大量共產政權倒台,冷戰結束,有人用「歷史終結」形容。一句話:煽情是也。

 電影從來有三義:菲林、戲院觀賞物與活動影像;再引伸為藝術、集體之夢和娛樂工業。菲林和戲院被淘汰,觀影模式改變,甚至預見未來夢工廠指向P2P式個人植入系統,但作為具備藝術和娛樂雙向意義的活動影像,只要這一「本質性」含義不變的話,無論它的載體為何,名稱能否徹底對應指涉物,電影始終仍是電影。

 看《給電影的情書》,不難發現支持數碼革命,恨不得菲林快些進入歷史博物館的,八、九成是自命「進步」的導演,以及隨著數碼普及使用、合成影像重要性提高而從攝影師手上攫取了製作權力的調色員、後期製作人等。數碼影像讓編導掙脫以往光學媒體的限制,把以往很多想像得到,卻無法拍得出的影像實現眼前。自由感徒生,可想而知。至於象徵權力的更替,獲利者的內心竊喜,更不待言。

 然而,大家似乎忽視了,拍不出其實也有拍不出的好。把想像實化,往往反過來框限了想像的可能。片中拿《沙漠梟雄》的吹熄火柴切接沙漠紅日外景的剪接為例,說明傳統剪接過程如何有助製作人增加電影語言的深度及意義,尤有啟發。

 數碼帶來自由,但也導致濫拍。水能載舟,更能覆舟,足證對於工具,若大談它如何「進步」,反忘了舟中人事,只會捉錯用神,自陷失焦境地。 ■文:朗天

相關新聞
希治閣的女人 (2013-02-08) (圖)
銀幕短打:給電影的(懺)情書 (2013-02-08) (圖)
流金歲月:姚煒的徹悟 (2013-02-08) (圖)
最新影訊 (2013-02-08) (圖)
喜劇片的地方差 (2013-02-01) (圖)
影音館:The Man With The Iron Fists—鐵拳無敵 (2013-02-01) (圖)
港產片:《少林搭棚大師》一切從飯碗被砸破開始 (2013-02-01) (圖)
最新影訊:八部經典修復 香港國際電影節搶先看 (2013-02-01) (圖)
《林肯》:去繁就簡的藝術 (2013-01-25) (圖)
銀幕短打:終極葉問 (2013-01-25) (圖)
視事追擊:《Les Revenants》法國式離魂 (2013-01-25) (圖)
最新影訊:「拉闊正能量電影節」掀起紀錄片新浪潮 (2013-01-25)
《一代宗師》見眾生 (2013-01-18) (圖)
影音館:《失戀自作業》——癲才表演 (2013-01-18) (圖)
影碟別注:蜘蛛俠現新有驚喜 (2013-01-18) (圖)
最新影訊:農曆新年看喜劇 (2013-01-18)
陳安琪:拍出聶華苓的人格和國格 (2013-01-11) (圖)
銀幕短打:微電影與本地短片文化 (2013-01-11)
視事追擊:喪屍回歸 (2013-01-11) (圖)
最新影訊:磐石電影巡展挑戰極限 (2013-01-1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聲光透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