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朗天
一宗藝評事件(詳情不贅述了),引起文化界多角度討論。不少論者指斥得獎文章作者以至評審諸公均不懂香港電影和文化的低俗成份,有人甚至認為,低俗正是香港的文化核心(至於是否核心價值便得看對「價值」採取強義抑或弱義)。這種看法我們該如何理解呢?
被評以低俗性偷換了本土性的電影《低俗喜劇》(彭浩翔導演),裡面的「低俗」包括粗口、人獸交、自瀆等是頗極端的表達。這些東西,很大程度是故意誇大,以作商業招徠,並不全是我們在日常碰到的港式低俗。它們不都是香港電影的低俗核心,卻其來有自,脫胎自低俗的生活元素。
其實內地人認不出港式低俗也有點可悲,間接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斬斷了文化聯繫的「禍害」,因為港式低俗含有不少嶺南文化成份,歷史上可追溯至明末清初的反清復明秘密會社(或者更早)。文武雅俗混入市井之中,黑社會風塵處,煙花地即英雄所。這較雅的一面最近便經《一代宗師》表現了,但王家衛畢竟太雅,一度不是香港主流那杯茶。男盜女娼社團義氣,動作多於思考對白、機靈蠱惑勝於雄才大略、搞笑胡鬧以別精緻幽默……這些才是主流香港電影(自七十年代成形之後)最常看見的。
電影是大眾的娛樂,香港電影多見俗少見雅,當然也與殖民主義的壓抑有關。英高中低的文化資源分配和觀念配合,很容易造成高檔藝術必是舶來品,具中國傳統特色的精緻文化不被提倡。而高舉商人實用價值的民間生活,再為港式反智補上最重要的助力。金錢萬惡卻萬能,終反過來成就唯錢是尚拜金主義;「知識幾多錢一斤?」這問題一向乏人正面回答。
香港文化當然不止於低俗,但的確以低俗為基礎,並且不怕,也不避低俗。香港電影素來最直接體現香港文化;低俗=本土,雖不全中也不遠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