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科大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教授李忠義,認為香港仍較具優勢。香港文匯報記者劉景熙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景熙)物流業是香港四大支柱行業之一,但近年卻面對周邊地區的嚴峻挑戰。物流研究專家、科技大學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張英燦工程學教授李忠義指出,若以貨櫃港吞吐量計,香港曾居世界第一,但自2004年逐漸被趕上,前年起更滑落至第三名,目前有被踢出三甲的危機。有見及此,他與多所本地及海外大學的學者組成團隊,成功獲研資局主題研究計劃批出逾1,300萬元,進行為期5年的大型「振興香港海洋貨櫃運輸物流網」項目,希望盡快為香港提出對應方案。
李忠義:以往視苦力 現今為人才
李忠義1995年已曾在港任教,後來短暫返美後,2001年加盟科大,見證香港物流業的興衰,「1995年人人說:『少年不讀書,老來當運輸』,物流被視為苦力;但2001年已變成,『人才一流,就做物流』了」。
港貨櫃港吞吐量第三 岌岌可危
但李忠義坦言,近年亞洲區經濟急速轉變,擔心香港物流業地位下降,事實上不少工業及貨運業已把基地移至內地,也令一些年輕人對物流行業失信心,「2004年香港的貨櫃港吞吐量仍是全世界第一,但已先後被新加坡、上海趕過了」,本港近兩年一直維持於第三名,但排第四的深圳已不斷逼近,將來或會跌出三甲。
不過,李忠義認為香港仍較具優勢,前提是認清形勢,了解自身長短處,「香港硬件配套雖然不錯,但長遠難以跟內地碼頭比較,反而要再加強軟實力,善用及推動本地航運背後的支援措施,包括通關速度快、法規完善、免稅港、國際網絡、金融服務等」。他又舉例指,如紐約及倫敦雖已沒有大型碼頭,但貨運保險、貸款等服務完善,故在物流業上仍佔有重要位置。
於上述「振興香港海洋貨櫃運輸物流網」項目任統籌人的李忠義指出,團隊將探討世界各地法規及特點,又會分析業界船務、貨運業、油價及船程速度等數據,希望盡快為香港設計出更有效合適的物流管理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