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創作對談:心不外與景,景亦從未脫離過心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4-0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藝術家林國成

文:Jasmine

二十世紀以來,西方的政治與經濟強勢加劇現代化進程,當下生活過度現代化,消費主義虛耗精神文明,人心漸漸背棄了自然。當今藝術普遍缺乏精神性,只有當下性與時尚以及視覺效果,都忽視了個體生命內在的「心性」,漠視自然作為主體,失去了那份悠遠而熟悉的文人特質及氣韻。所以我們需要新的「心」與「景」,並重新打通我們與傳統,我們與自然的新關係。

今次我們將與參展藝術家之一林國成展開對談,理解他對「心」與「景」的個人思考。

可否介紹一下在《心.景》中的參展作品?

林:此次展出了《無法容納的風景》,《白駒過隙》,《村口的樹》等五幅作品。想通過這批作品表達這樣一種感受:當我們面對自然,即使去製造一個巨大的容器也多半不能把眼前的風景裝下。但我們可以把它裝在心,從容離開。即人心和物件之間的關係。

認為藝術創作需要怎樣的「心性」?

林:對於一件視覺藝術作品,無論是創作者也好觀眾也好,他必須先看見,獲得一個圖像的資訊,然後到心裡匯聚形成意義或者體驗。即外部世界在內心的交匯。而藝術創作是這種交匯的再次投射。

心與景的結合怎樣體現人與自然的關係?

林:心與景,人與自然的關係,請容許我囉嗦地講點藝術史,在西方的藝術發展中,一個藝術運動的興起,是靠打倒或者對立與之前的藝術潮流而成立的。它有一種邏輯,兩個藝術潮流是對立和造反的關係。比如有可見的現實主義,而描述不可見的精神世界,就誕生了對應的超現實主義。他們圍繞著一個根本的邏輯,主體和客體的對立。在西方的語境中,心是主體,景是客體。這是一種對立的關係。他們在這樣的邏輯下建立了的藝術發展史,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越發脫離初期的積極意義,它日益陷入到一場為反對而反對,為對立而對立,為問題而問題的遊戲中無法自拔,遠離人的根本,陷於虛無。重新看待心與景的問題,即人與外部世界的問題,重要意義在於我們是否還能夠回到人的根本?並激發文明新的意義?對於這樣的問題我也樂意給出答案,即心不外與景,景亦從未脫離過心,心景交融。

認為是次展覽的意義是?

林:此次展覽,許劍龍先生給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框架,如何重新看待我們和外部世界的關係,換個角度,我們是否可以建立一種新的秩序?

《心.景》藝術家聯展

時間:即日起至4月30日

地點:3812當代藝術空間(香港黃竹坑道12號10樓)

相關新聞
容藝文:北上追尋國畫夢 (圖)
《淨,聲》 (圖)
《半醉》 (圖)
《閨》 (圖)
《觸》 (圖)
《扶醉》 (圖)
容藝文的陶瓷畫 (圖)
創作對談:心不外與景,景亦從未脫離過心 (圖)
村口的樹 (圖)
歷史與空間:最後的「封禪」 (上) (圖)
生活點滴:春韭入菜來 (圖)
亦有可聞:讀體己書
詞話詩說:音樂殖民地
畫中有話 (圖)
百家廊:非典十年 創傷記憶 (圖)
琴台客聚:借殼小說 (圖)
翠袖乾坤:蕭紅看書桌
海闊天空:巴馬長壽村
杜亦有道:鼓掌相送
思旋天地:此一時 彼一時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