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一名父親教兒子使用氣槍射向馬騮。照片中可以清楚看見該父親的車牌號碼,所以數天後,警方便根據車牌號碼找到該名男子,並以涉嫌虐待動物罪名把他拘捕。不少網友都炮轟其行為不當,教壞小朋友,我想大家也明白這就是所謂「有樣學樣」。
孩子觀摩模仿 易「有樣學樣」
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了社會學習論,其中一個概念便是「模仿」(Modeling),指人在日常生活中,透過對某個人或群體的觀察進行學習的過程,故家中的父母、學校的老師等,全是兒童模仿的對象。
在上述事件中,該名孩子不單透過觀察,模仿他父親的行為攻擊馬騮;他的父親更用手捉住孩子的手,教他如何握住氣槍,瞄準目標開槍。家長在孩子心中佔有重要地位,是孩子的頭號模仿對象,因此孩子本身會有樣學樣攻擊馬騮,再加上父親的「示範」,孩子只會認定攻擊馬騮並無不妥。
觀念影響深遠延續下代
我們不難想像,這名孩子他日不只會攻擊馬騮,更不排除會向其他動物開槍,因為他已沒有愛護動物的觀念。所以,事件中那名父親的不當行為,將會對孩子造成深遠的影響。就像吸煙,由於子女模仿家長,所以大多數的吸煙父母,子女同樣都會吸煙;又如講粗口,我曾經與一名青年人交談,他幾乎每句說話都夾雜粗口。細問之下,原來那是他慣常的說話方式,而他的父母也是採用這個方法溝通,難怪那名青年人不懂得如何禮貌地說話。
有時親戚朋友聚會,大人之間的交談少不免夾雜一些俗語。小孩子學習能力高,很快便「掌握」了那些俗語,與父母交談時更很自然地運用出來。父母於是責問孩子俗語是從那裡學的,還嚴厲地要求孩子以後不能再講。我想小孩子最難理解的是:為何大人剛剛說過的話,自己卻不能說,甚至被父母責罵?為人父母者,經常討論應以什麼方法教導子女;其實做好自己,以身作則就是教育子女的第一步。 ■VE(葵涌)及IVE(屯門)學生發展處(學長啟導計劃)項目主任梁璟璣(VTC機構成員)
(標題與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