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4月1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牆44》舞蹈連續劇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4-1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舞蹈家王榮祿自創立不加鎖舞踊館以來,一直希望不斷擴展更加自由的創作空間,《牆44》便是一次嶄新的嘗試。演出找來舞蹈家陳敏兒、導演陳志樺、音樂人黃靖、錄像設計黎宇文跨界合作,將文本、舞蹈、音樂、錄像等不同元素相結合,更加突破劇場的框框,利用別樣的有趣空間來重新建構舞蹈形式。最有趣的是,演出被打造成為「連續劇」的形式,三個不同篇章,三個迥異地點,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觀賞體驗。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圖:不加鎖舞踊館提供

 是「連續劇」,自然有劇情。一棟樓中,男性業主突然離奇消失,離家多年的女兒回到家中,也開始追尋父親消失的秘密。這其中,大樓住客們也變成怪異的風景,一個個怪房客各自顯露不同的精神面貌,而那些隱隱約約的梯間暗角,又都有著怎樣的故事?

從富德樓舞回劇場

 舞蹈劇場的第一集,就從這女兒A小姐歸來開始。王榮祿說,現代舞很少有故事性,這次的創作卻是要從這麼一個故事開始,不斷深入。他笑言創作初期本來打算做上個八集,讓故事不斷延展,後來礙於資源問題,才濃縮到現在的三集。

 三場演出,各自在不同的有趣地點上演。第一集《關於消失》將富德樓當成舞動空間。「富德樓對舞蹈來說是很有挑戰性的空間。」王榮祿說,「空間很小,但也正可以看出香港人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裡是怎麼活動的。所以這裡的舞蹈要用一個不同的方式去呈現,不可能是很大的動作。比如我們有一段雙人舞在裡面,也是用接觸即興的方式去發展,兩個人之間的關係都要在即興的行為間呈現。」富德樓是商住兩用建築,一梯兩伙,一邊大多是藝術家的工作室,另一邊則是住家。王榮祿說,演出時,很可能旁邊就有住客在煮飯,也會有人來來往往穿行。而這些不可控制的因素與場景,也將成為舞蹈有趣的一部分。

 第二集《關於記憶》則將轉為在牛棚的前進進劇場中進行。這個小劇場空間靈活,舞者們也可以將其重新塑造。「我們基本上也會放棄觀眾席,觀眾進來後,可以選擇相對自由的觀賞角度,不用坐定定。」最後一集《關於虛無》則回到藝術中心壽臣劇院這個正規劇場中。三個篇章的地點安排,其實頗見創作者的心思。一場場走下來,從人間煙火的真實場景回到虛擬的戲劇舞台,劇情的發展也愈發邁向超現實,由八十年代的「失蹤事件」穿越到百年之後的虛無時空,可算是本地劇場難得一遇的觀賞體驗。

舞蹈+文本

 這次創作,也是王榮祿與劇場人陳志樺的再次合作。劇場和舞蹈大不同,王榮祿笑言兩人的合作就是「互相打架」,「打個比喻說,就好像是他喝蘋果汁,我喝橙汁,兩個很難混在一起。所以到了創作中,就要各自放下自己。不是要妥協,而是要嘗試放下所有形式的東西,而由文本出發,去看角色,去看我們可以呈現怎樣的內容。現在我們發現整個創作其實挺劇場的,但是是透過形體去處理的。但演出是不是很『舞蹈』呢?並不是很刻意地堅持要去看到『舞蹈』,或者聽到某種音樂,而是由演員的身體出發,去發掘可能性。」

 王榮祿說,這其中舞者首先要「放下」的,是身體的節奏。「跳舞的時候,身體本身有一種起承轉合,也都是靠『一條氣』,這氣不順,自己就做得不舒服。所以為甚麼大家不是很喜歡一邊跳舞一邊說話,因為會打亂自己內在的處理,這和戲劇很不同。這次的創作,很多的時候我們都從即興開始,讓大家適應身體的可塑性,舞蹈也不是從造型開始,不是從某種動律開始,而是從情景開始,或是從某句對白開始。我覺得我們倆之間的衝突越來越少,因為最終大家要達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去年的新視野藝術節,導演鄧樹榮與舞蹈家邢亮合作了《舞.雷雨》,同樣將舞蹈與劇場相結合,二人嘗試用無言劇場的方式,在戲劇的框架下讓舞者用形體去呈現,實驗一種不一樣的「中國舞劇」。王榮祿說,相比而言,這次的創作與《舞。雷雨》探索的方向又不一樣,「我們想要達到一種更加荒誕的感覺,不是完全在一種邏輯中去建構。故事只是一個起點,讓我們由此開始去關注那件事,透過這種東西來投射,生存在這個世界中的虛無感和荒謬感。」

 故事一開始,背景設置在一棟樓中,擔當文本創作的陳志樺說,是受到波蘭斯基電影《怪房客》的啟發。「我這幾年,印象最深刻的是九把刀,還有波蘭斯基的電影《怪房客》,刺激我也想要做在一棟樓裡面,不同的房間中發生的一些故事。」故事的時間,設置在八十年代,陳志樺覺得,八十年代對於很多香港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年代,「是很多東西的分水嶺、轉捩點、消失點。」將「怪房客」與「八十年代」放在一起,就是八十年代一班房客中的荒誕故事。陳志樺希望通過演出去分享關於八十年代的感覺與記憶,那些懷舊的點滴,那些遠去的價值觀,以及人們不同的生活狀態。

 將舞蹈與文本相結合,就是配上故事、台詞的舞蹈劇場?陳志樺說,許多人誤解了文本的創作,以為它只局限在文字的鋪陳上。「所謂的『文本』,不一定是一個八十頁寫滿字的劇本,文本涉及的是結構、題材、動作、台詞。對我來說,當和舞團合作時,我會著重一些議題上的發掘,以及結構上的處理。這次的合作我也會做導演,不是那麼強烈地去寫很多文字和對話,而是追求一個整體的演出,這其中有許多即興的創作以及這些創作素材的再整理,有很大的空間在裡面。故事也有些超現實和表現主義的感覺,不是大家慣常概念中的連續劇。文本和舞蹈的結合,不是寫下一些東西讓他們去演出來,又或者是在舞蹈中間插上幾句台詞那麼簡單。」

《牆44》

第一章:關於消失

時間:4月18日 晚上8時

   4月19日、20日

   晚上7時15分、9時

   4月21日 晚上7時15分

地點:灣仔富德樓

第二章:關於記憶

時間:5月23日至25日 晚上8時

   5月25日至26日 下午3時

地點:前進進牛棚劇場

第三章:關於虛無

時間:7月5日至6日 晚上8時

   7月6日 下午3時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相關新聞
《牆44》舞蹈連續劇 (2013-04-12) (圖)
笑中有淚的「小製作」 (2013-04-12) (圖)
水彩盛宴描繪歷史變遷 (2013-04-09) (圖)
歐陽乃霑作品《中午的中環》 (2013-04-09) (圖)
歐陽乃霑作品《落馬洲風景》 (2013-04-09) (圖)
歐陽乃霑作品《村居一角(沙田排頭村)》 (2013-04-09) (圖)
歐陽乃霑作品《荃灣三棟屋遺址的社壇》 (2013-04-09) (圖)
歐陽乃霑作品《石澳大頭洲》 (2013-04-09) (圖)
歐陽乃霑作品《社日、酬神》 (2013-04-09) (圖)
歐陽乃霑作品《大埔山居》 (2013-04-09) (圖)
創作對談:注意力是靈魂的天然祈禱 (2013-04-09) (圖)
陳光武《王羲之手扎》 (2013-04-09) (圖)
陳光武《米芾尺牘 一》 (2013-04-09) (圖)
美國芭蕾舞劇院 出色舞者盡顯魅力 (2013-04-05) (圖)
敢觀舞台:再探香港藝術節下半場 (2013-04-05)
容藝文:北上追尋國畫夢 (2013-04-02) (圖)
《淨,聲》 (2013-04-02) (圖)
《半醉》 (2013-04-02) (圖)
《閨》 (2013-04-02) (圖)
《觸》 (2013-04-0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