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3年4月1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笑中有淚的「小製作」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4-1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爆.蛹》劇照。攝影:Keith Hiro

—點評香港藝術節四個節目

文:周凡夫

 香港藝術節在香港文化中心劇場和油麻地戲院的節目演出,每場坐滿觀眾亦只有二、三百人,當然可視之為小型製作。其實,劇場的效果大小,卻不一定和觀眾數目有關,關鍵仍是能發揮的藝術感染力能有多少。且以所看的其中四個節目來談談。

《反斗先生》與《戲偶人生》

 來自德國的11圈(Circle of Eleven)在文化中心演出的《反斗先生》,一小時多一點的獨腳戲,藉著先進的投影及電腦影像延遲等科技,在舞台上「消滅」了大自然地心吸力的定律,將真實與虛幻影像,夢想與現實混成一體。明知「被騙」的觀眾開懷大笑,誰料唯一角色的李奧(Leo,本劇原名)的手提箱慢慢地帶出另一片天地,正當觀眾期待「笑」上高潮,氣氛卻突然變得嚴肅沉重。掙脫束縛,追尋出路,輕鬆不再,笑聲消失,如此轉折,確是有點突兀,自可批評處理欠佳,但由此亦將此「小製作」賦與自由追求的永恆大主題,輕鬆悅目小品的份量亦變得重得多,想來那可是「笑中有淚」的事。

 來自瑞士的洛桑劇院在油麻地演出的《戲偶人生》,舞台上的布袋戲人物當然不少,實際操偶藝人只有講粵語的楊輝(來自福建),和講英語的外籍助手彭可雷(Yoann Percole),兩人加上細小木偶,整個演出亦只有一個小時多些,「標準」的「小製作」。但加上原創音樂和錄像,卻講述了一個民間布袋戲家族在大時代下的命運浮沉,那確實是很沉重的大命題。但有趣的是,高潮戲卻是兩位藝人將偶戲舞台背對觀眾做戲,得以讓觀眾對整個布袋戲演出的「背後」一目了然。台後雞手鴨腳的「蝦碌」,自然帶來滿堂笑聲,如此別出心裁的處理,不僅能讓觀眾一睹布袋戲台後的「秘密」,對「笑中有淚」的體驗便更深刻了。

《爆.蛹》與《趙氏孤兒》

 在文化中心的《爆.蛹》,同樣是笑中有淚的「小製作」。三個「麻甩佬」加一位「百搭」女演員,沒有中場的兩小時的製作,青年編劇王昊然的戲,沒有特定時空,百分百是現代都市的草根小人物,唯一「百鳥歸巢」式的佈景——三層碌架床,便是大波、小波、微波各自的「家」,近似於每一格床位均燒上鐵枝鎖頭的香港「籠屋」(床),那可是較今日的「劏房」更惡劣的居所。這同樣是百分百的「小製作」。整個戲的主要「角色」其實是那個「問題」多多的抽水馬桶。幕啟時的戲從馬桶開始,引發爭拗亦自馬桶而生,最後一切「問題」都投入馬桶去解決掉。不過,整個戲最大的「震撼」卻是最後一幕舞台上衝下滂沱大水(恍如是沖水馬桶內的水!)三個小人物急急鑽回碌架床上,「百鳥歸巢」般的佈景,突然浮現出馬桶的意象,三位小人物豈非便是馬桶中的小臭蟲了嗎?

 最後要談的卻不是「小製作」,準確一點來說卻是百分百的「大戲」。今年藝術節很有意思的新猷——「粵歷油麻地——三代同台做大戲」。以老帶新,加強承傳,這對粵劇發展確是重要。整個系列共有五個劇目,選了3月9日下午場的《趙氏孤兒》,場刊內的演員表只刊出六個角色,擔戲份量頗重的公孫杵臼、韓厥、太后和魏絳全都沒有演員名字,臨場亦未見有宣佈,樂池中的拍和樂師名單亦付闕如,這是對藝術態度欠缺尊重的重大缺失。

 中國不少傳統戲曲劇種,甚至新創歌劇都有《趙氏孤兒》的故事,版本不少。這次製作將劇情濃縮到只有兩個小時多一些,在現代都市的生活節奏來說,亦是未嘗不可之事,但既然強調「三代同堂」,以前輩來帶動晚輩,讓新一代有機會成長,便不能只說不做。奈何當日的《趙氏孤兒》整台戲的演員陣容,勉強來說亦只有兩代人,如此「壓縮」了一代,既失了原意,亦有欺騙觀眾之嫌!

 在欠缺了前輩壓陣的情況下,當日的演出便有如是瓦𠊞煲仔飯仍未焗「透」,飯(戲)味不足!不過,話說回來,其中第七場魏絳棒打程嬰一場戲卻很有點感染力,個人看得有點兒「眼濕濕」,這還是看過無數次《趙氏孤兒》以來的首次。演程嬰的苗丹青很有點潛質,當日發揮得不錯。能看到香港的粵劇總算還有不少表現不俗的新一代接棒人,更自可在「淚」中帶笑離場。

相關新聞
《牆44》舞蹈連續劇 (2013-04-12) (圖)
笑中有淚的「小製作」 (2013-04-12) (圖)
水彩盛宴描繪歷史變遷 (2013-04-09) (圖)
歐陽乃霑作品《中午的中環》 (2013-04-09) (圖)
歐陽乃霑作品《落馬洲風景》 (2013-04-09) (圖)
歐陽乃霑作品《村居一角(沙田排頭村)》 (2013-04-09) (圖)
歐陽乃霑作品《荃灣三棟屋遺址的社壇》 (2013-04-09) (圖)
歐陽乃霑作品《石澳大頭洲》 (2013-04-09) (圖)
歐陽乃霑作品《社日、酬神》 (2013-04-09) (圖)
歐陽乃霑作品《大埔山居》 (2013-04-09) (圖)
創作對談:注意力是靈魂的天然祈禱 (2013-04-09) (圖)
陳光武《王羲之手扎》 (2013-04-09) (圖)
陳光武《米芾尺牘 一》 (2013-04-09) (圖)
美國芭蕾舞劇院 出色舞者盡顯魅力 (2013-04-05) (圖)
敢觀舞台:再探香港藝術節下半場 (2013-04-05)
容藝文:北上追尋國畫夢 (2013-04-02) (圖)
《淨,聲》 (2013-04-02) (圖)
《半醉》 (2013-04-02) (圖)
《閨》 (2013-04-02) (圖)
《觸》 (2013-04-0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