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繼盛)本輪「需求主導」計劃是深水埗區內第十九個重建項目,有業主稱大廈沒有電梯,亦有石屎剝落和滲水情況。有地舖業主則連續第二次受重建影響,認為市建局收購價一般較理想,樂見收購成功。不過,有租戶坦言,市面租金昂貴,遷出現址後,相信不會繼續經營。
嘆大廈滲水 無電梯上落
60多歲退休人士梁先生,上世紀80年代以60多萬元買入通州大廈八樓一個建築面積600餘平方呎、實用400餘平方呎的單位,現在一家3口居住於此。他表示,由於大廈沒有樓梯,他平日行一層就要休息一會。而樓宇結構亦不理想,約10年前曾完成外牆油漆翻新工作,現在不時會聽到有石屎跌至假天花聲音,又有滲水情況。
地產欲收購 因價低告吹
他又稱,早前有多間地產商要求收購,但因價錢不合告吹。對於是次收購價,他認為去年區內重建項目收購價也有達每平方呎9,000元,希望是次項目金額可看齊。而因為「樓換樓」安排需補回差額,他初步傾向接受現金賠償,期望在區內購得單位。
從事貨運業40年的黃先生,由於4年前受通州街一個重建項目影響,花約400萬元至500萬元買下同一條街一個實用面積約900平方呎的地舖,再花數十萬元維修並繼續經營;是次亦有份同意參與「需求主導」計劃。他稱大廈12個地舖當中,30%業主同意參與;又透露他上次獲收購、買了30年的地舖單位,收購價是以前購入價三倍。他認為,市建局重建收購價一般較好;市面一般呎價均為2萬元至3萬元,期望是次收購價每平方呎可達3萬元。
儘管如此,有租戶不希望遷出現時舖位,從事電器回收生意的佘女士指,已租了通州街一個地舖10多年,現時每月租金約3萬元。她稱市面租金昂貴,若需要遷出現時單位,她不會繼續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