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股海翁投書海 研港證券史助內地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4-2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陳洪齡目前修讀樹仁大學與北京大學合辦的3年制歷史碩士課程,實踐終身學習。 香港文匯報記者龐嘉儀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龐嘉儀)年屆67歲的香港證券學會副秘書長陳洪齡,在證券市場打滾40載,經歷大大小小的股災,見證著香港金融界的浮沉起跌;勞碌營生之餘,卻依然堅持進修,在56歲時取得中國法學學士學位,現正攻讀歷史碩士課程,明年即將畢業,他矢志研究香港證券發展史,希望為內地巿場提供借鑑。他認為金融與歷史發展都會不斷循環,勉勵年輕一輩以史為鑑,總結過去,未來便有較大機會成功。

 陳洪齡於1969年在珠海商學院國際貿易學系畢業,1973年香港股市經歷普及化後的最大規模股災,他剛好入行,從「出市代表」做起,在依靠人手操作的年代,負責「寫紙仔」和「送飛仔」,整理買賣合約,確保買家授權成交,同時以「寫黑板」進行買賣紀錄,「最大挑戰是要記得台下買家的樣貌,以免錯誤認投交易」;後來進入半電腦化時代,可以用電話進行錄音,交易錯配風險因而減低。

指「丁蟹效應」缺科學證據

 他先後在華人行、遠東行、聯交所等服務,最難忘1973年股災,當時股票指數由1,700點暴跌至400點,但低處未算低,其後再急瀉至150點,令他體會到「止蝕反彈」往往只是股民的主觀意願。股票市場素來有不少神秘迷思,例如1987年美國股災、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7年環球金融海嘯,股災是否10年一遇的周期性災難?又「丁蟹效應」是否存在?陳洪齡笑言,以上種種都缺乏科學證據,「投機和投資本無明顯分界,炒股致富屬少數,成敗得失講運氣」。他指多年來亦損手數以十萬計,皆因現今外圍因素複雜、資訊爆炸,呼籲年輕人要理性投資。

明年親赴北大作論文答辯

 1993年,陳洪齡隨同事初赴北京大學,修讀短期工商管理培訓課程,這啟發他重返校園的念頭。終於在1998年至2002年期間,他報讀了樹仁大學與北大合辦的法學課程,並取得學士學位,「雖然兩地法制不一,但多了解內地法律,有助明確自己的權益和義務」。2011年起,他再修讀兩校合辦的3年制歷史碩士課程,首2年每星期修課,其間有機會接受北大歷史名師的指導,他覺得很有滿足感,明年他將親赴北大作論文答辯。

尋值得內地借鑑之處

 目前陳洪齡已退居幕後,但仍擔任一間投資公司的「負責人」(Responsible Officer),他覺得研習歷史有助擴闊思維,令視野更宏觀,思想更縝密,而這種思維訓練,對各行各業都有幫助。至於40年的股票市場經歷,讓他對金融貨幣史興趣濃厚,未來尤其會專注白銀專題研究,又會嘗試探究香港證券史,以求尋找值得內地借鑑之處。

相關新聞
直資校盈餘800萬 照申加價逾一成 (2013-04-29) (圖)
部分擬加價直資中學 (2013-04-29) (圖)
股海翁投書海 研港證券史助內地 (2013-04-29) (圖)
校園放大鏡:聖士提反「憶」校園 追溯創校史 (2013-04-29) (圖)
評估讀障學童 近半怨等足1年 (2013-04-29) (圖)
醫護緣:「吊鹽水」基本功 插針管不簡單 (2013-04-29)
四成大學生花錢「無厘頭」 (2013-04-26) (圖)
新民書院音樂劇慶50周年 (2013-04-26) (圖)
言必有「中」:兩地往來頻繁 粵普融合普遍 (2013-04-26)
基層生人窮志短:「升大機會不屬於我」 (2013-04-25) (圖)
不同社經地位15歲學生升大意願 (2013-04-25) (圖)
通識卷一試題減 評核要求無降低 (2013-04-25) (圖)
浸大畢業禮讚 學生感謝師恩 (2013-04-25) (圖)
薩凡納預計收生大減45% (2013-04-25)
教學有方:子女反思「我是誰」 助建自我品牌 (2013-04-25)
好書說不完:《透明之翼》 愛恨難分 (2013-04-25) (圖)
中華書局推出《香港散文典藏》系列 (2013-04-25) (圖)
港童多自戀王 或易變潛罪犯 (2013-04-24) (圖)
吳克儉:一機構退出 無礙電子書試教 (2013-04-24) (圖)
港大與中學師生「談情說數」 (2013-04-2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透視眼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