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學插鼻喉、想學打針、想學派藥、想學……」年輕學生到病房實習前,與筆者分享他實習的學習目標。身為過來人,筆者當然明白年輕人雄心壯志,盼以最短時間學習最多的護理技巧。不過,筆者想提醒同學,學習專門技巧外,絕對不可忽略各種基本功,就算簡單如「吊鹽水」,也有很多學問。
「吊鹽水」又叫「打點滴」,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透過靜脈注射方式,將身體所需的液體及藥物注入體內,為病人補充身體水分和營養,也方便定時及定量使用藥物,對無法或不宜進食、移動甚至昏迷者、或一天需要打多次血管針的病人大有幫助。
「吊鹽水」多打易現併發症
很多人都以為打點滴能醫百病,入院時總會要求醫生先為他「打一包」。其實,打點滴同樣有機會對人體造成損害。丹麥曾有研究發現,點滴打得少的病人,發生手術併發症的比例較低,手術後的死亡率亦同樣降低,原來輸液較少,較不易加重心肺負擔及組織復原障礙,回復健康的機會自然增加。
病人必須明白打點滴的利弊,而身為護士,同樣不能對打點滴掉以輕心,當中很多細節都要留意。例如打點滴吊瓶應保持在病人頭部以上位置,讓藥水能向下壓,保持每秒鐘都流入血管,若低於病人頭部位置,體內血液就會倒過來反壓回管子。
針管走位 女嬰臂腫如豬蹄
另一方面,若病人是小孩,由於血管比較幼,加上發燒或脫水時血管會再緊縮,打點滴就要更小心。本港去年底就有一宗新聞,報道一名兒科抽血員為一名女嬰吊鹽水時,因未有妥善地固定針管位置,令插入靜脈的針管走位,生理鹽水流入肌肉,結果不消一小時,女嬰左手掌至前臂位置腫脹與成人手臂相若,前臂皮膚更裂開滲出血水,令女嬰性命懸一線。
筆者常常提醒學生,基本功扎實最重要,特別是從事醫護工作,看待的都是人的生命,每一個步驟都不能犯錯,否則就可能悔不當初。 ■東華學院護理及健康科學學系一級講師 甘婉菁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