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Cate
大器晚成的故事總是比少年得志來得更激勵人心。
墨西哥移民後代羅利葛茲(Sixto Rodriguez),曾作為草根民謠歌手,於60、70年代出入酒吧、俱樂部、貧民窟等地方演出,出過幾張個人專輯後,轉行靠體力勞動謀生:裝修、拆舊屋、修水管等。如果不是因為瑞士年輕導演馬力賓謝萊的好奇,他最多只能是美國底特律市藍領圈的一個談資:一個工作勤勤懇懇,有時會穿燕尾服上班,有文藝氣質和溫和的老工人。但就連羅利葛茲也不曾知道,他當年寫的那些歌曲讓萬里之外的南非為之燃燒。
2013年度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尋找隱世巨聲》,榮譽歸於那些一度為藝術而窮困潦倒的天才們,它不僅成就了馬力賓謝萊的電影夢,也讓人們重新發現了羅利葛茲性感有力、帶著強烈個人態度的音樂魅力。
一次去南非尋找拍攝題材的旅程,讓導演第一次聽到了一個叫羅利葛茲的歌手的唱片,但沒有人見過或者了解羅利葛茲的真正身份和背景。而南非80、90年代騷動不安的政治環境,正好為羅利葛茲創作的充滿社會關切味道的歌詞,提供絕佳的對照。讓當地的獨立音樂人「第一次意識到,唱歌也能推動社會變革」。所以,有關他在舞台上最後飲彈自盡的陰鬱傳聞也變得可以理解。
然後,是他的歌迷通過種種嘗試加運氣,終於發現羅利葛茲還在人間。在隨後為他舉辦的幾次南美個唱巡演中,哪怕現場千萬歌迷的歡呼,他的表現如此從容、自信,好像「從來未曾離開舞台」。也因為電影,他的聲音重又被美國人認識,大家奔走相告,熱烈的擁抱這位差點擦肩而過的音樂天才。
在採訪中,羅利葛茲不斷地被問道,面對遲來的聲譽,作何感想?過去10幾年的大雜工是否不堪回首?出乎意料,他說,我很喜歡我的工作,能靠勞動養活自己的感覺很踏實。藝術和現實工作,都是他生活的不同表現而已。
其實這不是一部關於堅持的故事,而是關於人如何與世界相處,如何看待自己的故事。羅利葛茲一直都沒有離開底特律的那間住了幾十年的老屋,似乎一切都如此自然,沒來的不去奢望,晚來了也不怨恨。他的女兒說,他把演唱會的收入都拿出來分給親戚或者捐給福利機構。「貧窮並不是讓你失掉尊嚴的原因。」他說。
電影使用了不少羅利葛茲的音樂作背景,聲音的純淨正如底特律的冬天一樣清亮。現在的人們談論他,就像談論失而復得的珍藏。他的歌曲他的低調,如同生活中的安慰。
該片目前正在IFC及百老匯電影中心做特別獻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