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剛榮獲本屆香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的華語片《愛的替身》,集合了所有可能一觸即發的暴力和血腥,且從各個視角來看,都能直達復仇的頂峰。但導演唐曉白並沒有讓她的故事在極端情緒裡失控,計劃生育的國策和中國傳統男權社會求子的渴望,兩者的巨大拉扯,既導致了荒謬又殘酷的倫理錯亂,也在多方的隱忍和屈辱中繼續著。 ■文:梁嶼群
《愛的替身》的靈感來自導演幾年前讀到的一條社會新聞:某地的一位農民因一次意外而失去了兒子,老婆響應計劃生育號召,幾年前已做了結紮手術。此人求子心切,一時衝動強姦了欠他債的鄰居的老婆,以孩子抵債。孩子出生了,此人也因強姦罪被判入獄。一則社會倫理悲劇,觸動了唐曉白的神經。在劇本裡,她將肇事者的身份改為在城市建築工地上打工的農民工,也讓這場犯罪所牽涉的兩個家庭有了一個邏輯性的關係:以命換命,鄰居成為孩子死亡的間接責任人。
善良人的悲劇
「我很希望在電影裡探討更多中國當下城市化進程的問題。」唐曉白說,「電影裡的男主人公來自農村,到了城市通過辛苦打工,有了少許經濟上的自主,但仍然受到不公和歧視,生活上還保留著傳統農業社會的生存邏輯:重男輕女、多子多福。」
男主角成永貴痛失愛子,本能的去尋找代孕的母親巧魚,而他的太太梁雲珍,在幾近絕望中,想起了「領養」的辦法,卻被丈夫狠狠的拒絕。一個錯誤的決定讓一場悲劇接著一場悲劇地延伸下去,所有人都拚命掙扎,試圖讓撕裂的生活看起來「正常」。
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為合理的解釋,「這個故事裡,沒有絕對的壞人。他們其實都是善良的人。」唐曉白說,在原來的劇本中,有很多肉體上的暴力衝撞,但拍戲的過程中,她發現那並不是最好的表達方式。「比如成永貴為了讓懷孕的巧魚安心待產,選擇租下臨望江邊的房子,但那是我為了方便拍攝巧魚的丈夫何滿與成永貴的對決而安排的。他們一直打到水裡,血把水都染紅了。拍都拍完了,後來都沒要。」
成永貴的老婆雲珍終於發現了丈夫的醜聞,她用仇恨的眼神看著丈夫和大著肚子的巧魚,令人窒息的沉默與冷漠比扭打更沉重。而巧魚則抱守著自我犧牲的合理性,從愧疚到仇恨,最終妥協於欠債還錢的天理中。
擅長女性視角的唐曉白,將女性身體上的屈辱,延伸到更為廣泛的小人物的精神屈辱中。何滿因為妻子懷了別人的孩子而屈辱;雲珍因為丈夫找了代孕母親而屈辱;巧魚因為受到成永貴的侵犯,還被迫生下孩子,被丈夫拋棄而屈辱;成永貴因無法給家人和孩子一個交待而屈辱……
最接地氣的作品
《好萊塢報道》說此片是導演最接地氣的作品。如此一個在獨立電影中常見的奇情題材,導演卻盡量從故事的荒謬性中抽離出來,「和以往不同,就是不要任著我的性子把憤怒、悲痛宣洩盡,這也是我最新嘗試的講故事的方法。不知道是不是和我的年齡有關,越來越覺得電影需要一種承擔。」
本片的演員也值得一提。除了女主角巧魚的扮演者楊舒婷,其餘的演員均為國內外電影節上的常客。從小就是解放軍文藝兵的楊舒婷雖然此前出演過胡玫導演的幾部電視劇,但《愛的替身》卻是她的大銀幕處女作。在片中,楊舒婷的爆發力令人驚訝,受盡屈辱又毫不妥協、愧疚與仇恨、矛盾又清醒,顯示了與其他演員一樣的成熟,同時又保有難得的樸實。
對於影片涉及的「計劃生育」等國家政策,唐曉白認為,「我的電影不是為了討論政治,但希望能透過電影,讓觀眾能有所反思,看看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