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茜婷 北京報道)4月23日震後第三天,勞累了一天的北京醫療隊隊員、北醫三院危重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李強,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爬上床想早點休息,緩解連續勞作的疲勞。突然,床邊的電話鈴聲響起:「有緊急任務,天全縣一位患者顱內大出血,生命垂危!」緊急求援電話,讓李強立即忘卻了勞累。
李強的深夜救援故事就在這十萬火急的電話聲中開始了。據《北京日報》報道,李強自地震發生後已連續多日作戰在醫療救援第一線。這一晚接到電話後5分鐘,李強便與同在雅安的同事孫建軍、張嘉、薛磊、段俊滔坐上急救車,向患者所在的天全縣疾馳。雨中的山路格外顛簸,四十多公里的山路卻只用了三十多分鐘。
「屋」不避雨 手術條件艱苦
「62歲,地震時被砸到腦部,存有血腫,生命垂危。」聽到病情,李強不禁眉頭一皺:彩條篷布搭成的簡易手術帳篷內多處濕漏,患者床下的積水已快漫過腳背,雨聲、哭聲、喊話聲,一片嘈雜。躺在帳篷裡的患者,已深度昏迷,靠呼吸機輔助,血壓只有60/40毫米汞柱。搶救,爭分奪秒,因為這是與死神在爭搶!
震區的帳篷裡根本沒有手術需要的無影燈和先進的醫療設備,但實施開顱手術卻一刻也不能耽擱。沒有無影燈,擎起三隻手電照明。一台在大醫院也不會輕易進行的開顱手術,就在這樣簡陋的環境中緊張地開始了。
當地沒有中心靜脈管,沒有微量泵,升壓藥僅有多巴胺。薛磊、段俊滔迅速將輸液不暢的靜脈通路開通。李強則把多巴胺配在100毫升鹽水中,用手穩穩握住,靠手掌的握力變化控制藥液輸入速度。
經過緊張地與時間賽跑,終於,在手術開始20分鐘後,5位北京醫療專家成功控制了患者的血壓。又過了10分鐘,成功排出顱內血腫,患者生命體征重歸穩定,可以轉運到條件更好的醫院接受治療。這一刻,帳篷內外,響起了當地醫務人員的掌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