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浩
近日正籌備開新劇,公司新制度劇集會採取美劇模式,無論講故事的方式、分場的技巧與節奏、劇本對白的精練,以至拍攝手法,都會效法美劇形式。對我們一班編劇來說,這是一個新嘗試,於是在創作過程中,尤其在度第一集分場的時候,所引起的討論及爭拗也特別多。
傳統港劇的第一集,有幾樣東西是必備的材料,包括:主角的出場、性格、身份、家庭及工作背景,以及他跟其他主角的關係的建立。有時為了介紹人物,甚至會硬生生設計出一段與劇情無關的情節出來。這些素材通通加起來,就會變成:大清早主角趕返工的途中,遇見小孩發生意外,主角奮不顧身地救之,帶出主角的正義形象;又或者上司與下屬之間發生超乎常理的爭拗,回到家裡才揭穿兩人原來是父子關係;又或者男女主角因為錯摸誤會而結怨,變成了一對odd couple鬥氣冤家。
看慣港劇的觀眾,可能都會對以上情節感到熟口熟面,因為這些設計都已經變得公式化了。一大段人物的介紹和鋪排,確實能讓觀眾清晰主角是個怎麼樣的人物,不過壞處就是遲遲未進入劇情,於是港劇常遭人詬病,即使少看兩三集,也能估到劇情,這種「慢入」的方式,除非人物的設計真的非常吸引,或者有大卡士坐鎮,否則容易令觀眾感到不耐煩。
美劇第一集的模式,跟港劇截然不同。美劇沒有太多的人物鋪排,故事一開展往往就馬上進入劇情,不會刻意在第一集設計一段情節來描述主角的人物性格,也不著重交代人物關係,尤其是硬橋故事,有些角色看完整集第一集,甚至看罷整季十多集,都只是對角色有個大概的印象,不清楚角色的身份背景,甚至無法具體講出其人物性格,就如《CSI》、《Person of Interest》這類緝兇劇種,其著重的是案件的開出,一定要搶頭,中段一定要有twist,人物的描述的確不會太著重。
不過,在軟性劇種上,情況就不太一樣。美劇在軟線的劇種上,一樣不會刻意去設計一段情節來帶出人物,同樣故事一開始好快就會進入劇情,但其實人物是透過劇情而呈現出來的。《Desperate Housewives 靚太唔易做》用了一種非常獨特的手法,以一個死者的獨白串連起四位主角,劇情推展得快,但同時又呈現了四位靚太的鮮明形象:一個失婚婦人;一個由事業女性變身為湊仔婆; 一個極度偏執的完美嬌妻;還有一個拜金少婦。四個人物,四條主線,獨立而行,若果沒有鮮明形象,個個面目模糊,叫觀眾如何欣賞?
在籌備新劇度分場時,就應否花篇幅去介紹人物這個問題上,劇組之間都惹來很多的討論,我就舉出了《靚太唔易做》作為例子,其實美劇也不是不用人物出場,只是把人物融入劇情之中,用極少的篇幅、精練的設計,來讓觀眾認識主角,而不會硬生用其他場口來鋪陳。
傳統港劇過分著重介紹人物,遲遲未進入劇情,令情節推展得較慢,但完全忽略人物也不見得是件好事,情節是需要靠人物來推展,若一味只顧推展劇情而忽略人物,就會變成本末倒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