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Art Basel之「藝聚空間」:「東西相會」精彩對話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5-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中國藝術家管懷賓作品《疲軟的審美》

 Art Basel盛大開幕,頂尖的當代藝術品讓廣大收藏家和藝術愛好者看足整個周末仍然流連忘返。熱愛大型藝術裝置的觀眾今年便有福了,「藝聚空間」(Encounters)可謂去年Art HK中「Art HK projects」之升級版,依舊由東京都現代美術館首席策展人長谷川佑子負責策展,作品數目則擴展到了17件,且今年以「東西相會」為題,展出的多件作品也成為了東西文化藝術共融的重要記錄。作品的類型也相當廣泛,從以木頭、青銅等傳統素材創作的大型雕塑到強調互動的多媒體裝置,概念上的新穎碰撞令該部分成為Art Basel中十分重要的看點。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賈選凝 攝:莫雪芝

 17件作品中,來自東方的作品中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印度的藝術家作品,而西方的作品中則有來自英國、美國、法國、意大利藝術家的作品。首先,我們先來為大家介紹幾件筆者眼中格外有趣之作。

 如果人類的思想從地心引力、資訊的重壓和超越物質文化的網絡運動中釋放出來,那麼noosphere本身會否成為獨立的生命體?日本藝術家植松琢磨的作品《noosphere》是一個被幻想出的新世界,其中擁有新的意識和時間。他採用有網型晶體結構的礦物作為雕塑創作的原材料,礦物在作品中便被隱喻為「訊息的網絡」,而noosphere一詞原指「人類的思想源」——精神世界與資訊社會有著結構性的密切關係,其實這件作品希望傳達的概念就是,人的思想、意識和資訊皆為互動。

 中國藝術家管懷賓的作品《疲軟的審美》則頗有和最近在港大熱的「充氣藝術」作出呼應之意味。這是一件用銀色充氣薄膜製作的太湖石造型裝置,藝術家用充氣材料將「太湖石」放大,令其呈現出一會飽滿、一會乾癟的形態。傳統文化中,古人借由太湖石的深刻內涵觀照內心,然而這種精神,管懷賓認為今天已經蕩然無存。所以創作這樣一件既帶有批判又帶有感歎的作品,實際上也是暗喻今日人們往往在一種疲勞的狀態中完成審美。

 Liam Gillick是來自英國的藝術家,他的作品《Complete Bin Developments》是一系列塔狀框架結構,以一個特定的順序排列,作品旨在探討引進全自動生產系統以前,汽車生產排序的可能性。抽象藝術不只是表象,而在建構現實之同時所產生的抽象特質,恰恰正是新抽象藝術的起步點。

相關新聞
Art Basel之「藝聚空間」:「東西相會」精彩對話 (2013-05-28) (圖)
竹棚上的精巧動物浮雕 (2013-05-28)
Marnie Weber的暗黑童話 (2013-05-28) (圖)
蔣志在「亞洲視野」:「光」與情感共屬一體 (2013-05-28) (圖)
《白夜行》非關推理的東野圭吾 (2013-05-24) (圖)
九點鐘.梵志登.柴五 (2013-05-24)
敢觀舞台:誰稀罕你這牆內尺方的和平! (2013-05-24) (圖)
傳承工寫結合技法 齊派第三代齊育文 貼近自然予畫生命力 (2013-05-21) (圖)
創作對談:藝展的新方式與突破 (2013-05-21) (圖)
首屆香港亞洲藝術週明日揭幕 (2013-05-21) (圖)
HONG KONG EYE當代藝術展 (2013-05-21)
專訪梵志登:新樂季 樂團風格要更具彈性 (2013-05-17) (圖)
師生們觀賞京劇《慈禧與德齡》 (2013-05-17) (圖)
香港小劇場獎、香港藝術發展獎揭曉獲獎名單 (2013-05-17) (圖)
西九「充氣」進行時 (2013-05-14) (圖)
創作對談:「M+進行:充氣!」之《珠玉滿堂》 (2013-05-14) (圖)
譚偉平作品《墮入塵土》 (2013-05-14) (圖)
劉家琨作品《隨風》 (2013-05-14) (圖)
Jeremy Deller作品《佔據聖地》 (2013-05-14) (圖)
Tomas Saraceno作品《一呼一吸一穹蒼》(準備過程) (2013-05-1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