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 蘇
露從今夜白
在二十一世紀的門檻邊,旗袍如久居深閨的女子,突然放下手上的琴棋書畫,「嘩」地推門出來,像推開了一朵花。
旗袍依然是旗袍。但旗袍裡的內涵已大不一樣。原先一派平淡如水,坐車行路都舒緩淡定的舊性情已被自信、熱烈、奔放的性格所代替。雖然看似復古,其實並非是舊的翻版,而是以新思維、新觀念、新心情重新打造。
依然是高領,高得優雅,高得得體,高得正好讓脖子顯得很美麗。
依然是盤扣,有花花草草的容貌,有甲骨文的風骨,有建築的構思,依然是衣面上的規矩和心裡的鎖。
依然是開衩,依然是高高低低的講究,像掛春聯,高一寸,低一寸,都有說法在裡面。
依然是動與靜相若,依然是柔與烈共存,女人的味道依然在旗袍的收收放放中,婉約而又酣暢地呈現出來。
但是,也許是因為環境變了,時尚變了,人的心境變了,眼光變了,旗袍的味道也變了,要命的是女人對於旗袍的喜歡依然火紅湯沸。「錦緞、盤扣、刺繡」這些被中國人熟視無睹的古老的中國服裝元素,突然被西方人一眼相中,在經過了他們審美點化和重組後,居然有了中國人似曾相識又不敢執手相認的新容貌,在所謂的「中國風」的勁吹下。各種似旗袍又非旗袍的服裝紛紛粉墨登場成了古老東方文化的代言。而中國人自己的旗袍,卻在吸收一些西方的時尚理念。
現在的旗袍既集滿漢文化於身,是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的結晶,又是西方服飾交融的典範。
有了許多做旗袍、賣旗袍的小店。有許多人在看、在買,可是不知道是為什麼,那些旗袍大多出現在電視上,舞台上,穿的不是主持人就是明星、藝人。很少看見家常女子穿著那些旗袍走在街上、走在人群裡。那些旗袍都去了哪兒?莫非它是女人心裡的一個夢,不把它買下,夢就老是在直u釣人。把它買回家,掛在衣櫥裡,心裡就踏實,就不用對它太過惦念了?為什麼那麼心愛的一件衣裳,卻不能穿給陽光看,穿給湖水看,穿給街燈看,穿給米飯、披薩餅和炸薯條看。是因為旗袍太美?美得太像一齣豪華大戲,而戲台總是太過窄小簡陋?還是因為心裡太過喜歡,想等到一個特別重要的日子穿,而那個日子又總是遲遲不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