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趙薇從1997年的成名作《還珠格格》開始,直到2012年的《愛》,無論在電影或電視媒體,一直都是一個稱職的優秀演員。或者當代「中國四大花旦」之一的名頭太大,讓觀眾不自覺忽略了她其他方面的才華。近日看過趙薇的導演處女作,兼她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的畢業作品《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我驚訝於她是一個如此成熟、大度的天才導演。電影本身簡直不能說是一部電影,而是一首對青春最沉痛的輓歌,無論甚麼年齡的人,一定會在電影裡找到自己的影子。 ■文:沙壺
電影改編自辛夷塢的同名小說,由《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編劇李檣以女性的視角將故事情節去蕪存菁,加上趙又廷、楊子姍、劉雅瑟、江疏影、韓庚等青春實力派演員坐鎮,在內地狂收七億票房,叫好又叫座。難得電影的「國產味」並不濃重,也許因為青春就是一種共同的語言,毋須加添任何味道,放諸四海,都容易令人產生共鳴,沒有絲毫隔膜。
紅日之火燃點真的我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故事情節可以分為前後兩部分,前半部分每個剛出場的主線人物的身份,都是來自大江南北的年輕大學生。他們在校園裡千百個新生當中面目並不模糊,反而擁有各自獨特的性格。例如同住一個宿舍的四位女生──鄭微的敢愛、阮莞的情深、朱小北的怒火、黎維娟的勢利,彼此性格各異,面對的個人煩惱和理想追求亦不盡相同,但在毫無利害關係的青春歲月中,彼此真心交往,結下超越生死的姊妹之情。然而,對於自己的前途,她們似乎並未有認真考慮,反而將重心放在對情感的追求或者吃喝玩樂的享受上,專注於學習的時間並不多。她們深知道自己擁有的最大財富,就是青春,而大學正是揮霍青春的場所。在她們的字典裡,沒有「虛度」的概念,年少張狂,瞻前而不顧後,才是她們的獨有專利,一切都來得太單純了。
無情才是王道
在這一群學生當中,有一位沉默寡言的「另類」男學生陳孝正。他的角色有點像古代參加科舉的窮書生,他好清楚自己追求的是功名富貴,只要一登龍門,就可以聲價十倍,因此對學業成績從不鬆懈。而他汲汲於出國的夢想,總不免讓我聯想到近日上映的另一部電影《中國合伙人》。雖然兩部電影的導演出身各異,但是在他們眼中,這一代的中國人都像遊子一樣飄泊無根。從農村出生地遊走到大城市,出國(尤其是去美國)就是他們畢生最大的理想,彷彿把他鄉當作故鄉才是最值得光宗耀祖的事。但是對於沒有後台背景的年輕人,並非默默耕耘就能夠換來出國的奇蹟,他們唯一懂得的手段,就是將身邊所有朋友變成他的踏腳石。
鄭微在電影選唱了一首李克勤的廣東歌《紅日》,表面是讚揚年輕人不畏艱苦、追求理想的熱切和決心,但是由國語人唱不屬於他們母語的廣東歌──「命運就算顛沛流離,命運就算曲折離奇,命運就算恐嚇著你做人沒趣味……」,更反襯他們破釜沉舟、徹底將自己真正身份連根拔起的決心。與其說這種追夢過程灑的是熱血,似乎更像冷血多一點。陳孝正很早就認定他的人生不能負擔一絲一毫的差池,如果愛情就是他出國最大的絆腳石,他選擇毫不遲疑地犧牲鄭微、犧牲可能是他人生裡唯一一次最真摯的戀愛。男人的世界就是如此永遠向前永不停步,愛情即使曾令他們痛哭,也只是一抹陪襯的色彩。陳孝正最終如願以償,反證了男人不為兒女情長而英雄氣短,只有忘情棄愛,才是世上最真的英雄。
青春,終將逝去
電影的後半部分是成長。電影省略了幾位主角離開大學進入職場奮鬥的情節,一轉眼大家已經是成熟的成年人,縱使不像陳孝正一樣衣錦還鄉,但在社會及家庭上也找到自己的定位。然而,當這群一起度過短暫而燦爛青春的老同學再聚頭,場面再熱鬧,也掩飾不了背後的空洞和無奈。曾經彼此都是如此年輕與天真,以為攀到了理想的門檻,之後所有美夢都會成真;然而,在現實和夢想的夾縫之間遊走多時,過去熱情洋溢的青春,到頭來已經離他們好遠好遠。例如被愛情重傷的鄭微已經學懂保護自己,不會再單純地去愛另一個人,或者她已經看穿,像陳孝正一樣的男人根本不值得稀罕;長得最漂亮的阮莞,一輩子與不值得的男人拖拖拉拉,最終賠上了性命;陳孝正的外籍妻子和女兒,只是一堆幫他取得綠卡的名字和符號;朱小北更決絕地改名換姓,與浪蕩的青春徹底割裂。無論他們成長之後選擇走哪一條路,結果都變成自己當年最討厭及最鄙視的人。驀然回首,他們驚覺自己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想去追悔補救時,已經太遲。
能夠把這樣深沉的故事拍出神髓,趙薇本身的青春或者像鄭微一樣,曾經充滿遺憾。由王菲主唱的電影主題曲《致青春》有這樣的幾句歌詞─「貪戀的歲月,被無情償還;驕縱的心性,已煙消雲散」,當青春終將逝去,所有自以為刻骨銘心的人物、轟轟烈烈的往事,最終也如過眼雲煙,變得一文不值。既然留不住青春,我們又何妨舉杯向它告別,勇敢地接受青春其實就是這麼殘酷的一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