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氫燃料汽車不會釋放廢氣,是廣受全球注目的綠色交通工具。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研究成果的背後,必先有足夠資源的投入。有份獲頒201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的中大化學系教授劉志鋒在接受本報採訪中指出,本港大學研究經費不足,而整體香港科研支援也跟內地有很大差距,甚至內地一所較大規模的大學研究經費,已相等於全港大學的總和。他又坦言,近年有不少港學者因本地支援不足,有意到資源較充足的內地繼續研究工作。
港經費來源少 申請成功率低
香港高等院校研究項目主要由研資局申批出經費。劉志鋒指,香港幾乎只有一個研究經費來源,但有關申請成功率偏低,只得約三成多,很多項目都未能拿到經費開展。他認為,由於研資局資源增長不多,故集中支持重點研究項目,但那卻令一些相對小的項目較難獲支援。
浙大經費是全港大學總和
相反,內地科研經費來源多,如國家基金、科技部、地方政府,支援力度也較大,對學者的支援較充裕。劉志鋒又引述內地報章指,以研究水平較高、規模較大的浙江大學為例,其研究經費已是全港大學總和,而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等國際知名度高的大學,經費甚至更多。他慨嘆道:「(港校)即使是世界一流大學,只獲這樣的支持力度,怎能跟別人拚?」
劉志鋒又表示,雖然香港教授薪酬仍較內地優厚,但因研究經費不足,學界不少人都有考慮到內地研究。亦有很多港學者則「兩地跑」,即是與內地大學進行協作項目,加強學術交流之餘,也方便就項目在內地申請更多經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