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譚志華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現存3個垃圾堆填區最遲於2019年全部飽和,若香港再錯失制定即時減廢和廢物處置方案的時機,屆時垃圾將無收容之所,香港恐變「垃圾圍城」。建築業及廢物處理業的專業人士分析認為,在無任何替補方案下放棄擴建堆填區,引發之骨牌效應,包括廢物處理費倍增、強行減慢社會及基建發展速度以減少廢物量等,將是港人不勝負擔的惡果。他們呼籲市民接受現實,支持擴建堆填區這必然及唯一可行的措施,為香港開拓一條「生路」。
香港的填堆區每日需處理近1.3萬公噸的垃圾,包括9,280公噸為都市固體廢物及3,440公噸的建築廢物。惟堆填區最遲在2019年全部飽和,其中將軍澳堆填區更料於2015年爆滿,堆填區隨即「3變2」。香港廢物處理協會主席譚志華分析,原本在將軍澳處理的固體廢物,將改路運往屯門稔灣或打鼓嶺堆填區,「每次來回車程將由現時約3小時增至6小時,垃圾車處理量將由現時每天400多架次,銳減一半至200多架次」。
垃圾費暴升數倍
譚志華續說,若要維持每日垃圾處理量,則必須增加逾80架車,連同運輸成本,料垃圾費將由現時每噸約12,000元,暴升3倍至4倍,尤以港島及九龍東單幢式住宅首當其衝。他直言:「擴建堆填區是無辦法中的辦法。」
他又說,這亦不代表將長遠廢物處理政策束之高閣,但目前,即使長遠政策立即上馬,亦不可能立即解決堆填區即將飽和的燃眉之急。」
建造減速無出路
此外,香港一直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建築工程,標誌本港經濟活動的蓬勃。香港建造商會會長何安誠憂慮,當堆填區無法容納廢物時,政府必然限制社會建設速度,以減少產生建築廢物。
他希望全港市民能接受現實,捨擴建堆填區,便別無良方:「垃圾是大家製造出來的,若大家鑽牛角尖,便會拖垮本港的發展,釀成災難性的後果,那時香港便真的沒出路了。」
全港問題不能拖
香港綠色策略聯盟成員王小偉認為,擴建堆填區不再是地區問題,而是全港問題。「這是個客觀而必然的現實,不能迴避,亦不能拖延。港府已盡力平衡各界之利益,例如將軍澳堆填區最近民居,當局承諾只接收沒有氣味的建築廢物,出入的車輛數目減半。若各界仍抱定不急不緊的心態,將來之後果將遠比現今的嚴重多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