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廖翔顯。李望賢 攝
香港文匯報訊 為了解決數量居高不下的港生教育問題,不少人呼籲在內地增設港人子弟學校,或向深圳現有港人子弟學校購買學位,以紓緩港生壓力。不過,有教育界人士認為,鑒於港府「福利不過境」原則,擔心計劃難實現。即使增設學校,在學校管理方面,仍有諸多問題需兩地政府合作解決。
目前5校設港人子弟班
記者注意到,2008年以來,深港教育局高層就解決跨境兒童就讀問題,先後進行了多次會談。目前,深圳共有5所學校設有港人子弟班,可直接參加香港「中一派位」,以升讀香港中學。記者採訪時發現,不少家長認為,在深圳學校內開設為數不多的港人子弟班,反而容易令學童有被孤立的感覺。
5所學校中,招收港人規模最大的羅湖港人子弟學校,校園用地已沒有拓展空間,難以擴大招生規模。對不少家長而言,增設民辦港籍學校,也沒有太大意義。
用地和管理 屬兩大難題
羅湖港人子弟學校港方校長廖翔顯認為,若要增設港人子弟學校,要解決用地和管理兩大問題。他指,目前深圳城市發展迅速,土地資源十分緊張,增設專供港人的教育用地,有一定困難。此外,學校開設後,隸屬哪邊管理,也是一大難題。「如果由香港政府管理,香港要付錢,就要解決『福利不可外攜』的問題。如果香港付錢,學校卻位於深圳,亦不太可能不受內地管理。」
他表示,學校雖是港人子弟學校,但深圳教育部門其實已給予諸多便利,譬如校舍租金給予極大優惠,「若按照正常市場價格,學校根本無法經營」。此外,深圳對於民辦學校教師有部分津貼,該校亦享此優惠。廖翔顯認為,目前跨境學童主要面對雙非問題,既然已經實現零雙非,那僅有中間6年的這批學生需要解決。兩地其實各有難處,希望兩地政府能妥善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