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打從5月開始,密切觀察環球經濟動向的人,必然會感到,一直在等待中的退市,其實已經悄然來到。不錯,退市不再是遠在天邊的可能性,而是近在眼前的事實。
當日,先由據報與聯儲局相熟的外國媒體放風,讓大家有所警覺,聯儲局已準備好退市了。之後,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和不同的官員,分別在不同場合,談到關於退市的想法,而就在這些言談之間,雖然伯老把兩邊可能性都說盡,但財經傳媒聰明地領會箇中分別,傾向把說詞解讀成退市迫近,甚至有時間表云云。其後的市場震盪,大家都已經知道,他日對此事件的歷史研究,必定有這一部分。
不錯,退市已經來到。一般人可能不同意,但不同意只因為對退市一詞,各執本身的解釋,有的較嚴謹,有的較寬鬆,並無絕對的標準可言。的確,有些人認為,加息才是退市,有的卻認為,聯儲局不再加大量寬,也可算是退市,大部分取諸中道,認為維持現有買債水平不算退市,減少則算退市。
說是無絕對標準,相對標準卻是存在的。真正關鍵是,退市也者,必然有進的一刻,不談進,無以言退。當日金融海嘯後,聯儲局的各種應對,是進,則今天的是退。說得再具體一點,金融海嘯最初發生時,伯老接任不久,頗有點臨危受命的意味。第一步當然是把利率大幅下調。減無可減之後,便啟動了他與另一位聯儲局技術官僚於2003年對零息時代的研究方案。
做法很簡單,就是先解釋信心危機的問題,盡可能把資金打進市場,購買資產之舉,即今天人所共知的量化寬鬆,就是這一步。直接在市場買資產,當然是短期的國債,把國債孳息率壓低,才有本事,也就是時間,可以讓信心恢復過來,期望買到時間之後,投資和消費復甦,繼而帶動就業的改善。
有第一輪和第二輪量寬之後,情況漸好轉,起碼資產價格反覆往下跌的惡性循環和信心危機早已控制。餘下來的時間,繼續執行零息時代的藍圖,買債由短期轉至長期,即大家所知的扭曲操作。到後來,歐洲那邊的危機也漸告平息,美國經濟數據有改善,再加一次量寬,其間只需維持大家的信心,透過媒體跟市場溝通清楚,維持超低利率長時間,讓大家有信心。如此這般,就是相當高透明度的救市行動。
如今反過來,即使伯老怎說可加可減,投資者也深知下一步應是量寬減少,只是遲早問題,但既然聯儲局已經投入這麼多,也不可能說退便退,這便讓市場與央行有個博弈。關鍵是,央行不再保證什麼,這樣一來,有了不確定性,投資者自行減倉,即所謂拆倉,把過往幾年累積的,漸漸減持,效果上,便可省卻央行主動刺破泡沫的工夫。這樣說來,讓市場自行減倉撤退,不是退市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