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最近環球資產市場動盪,可見聯儲局退市對環球市場影響甚大,加息預期引發資金從風險資產流出。新興市場貨幣自5月初持續下跌,令市場開始憂慮會再次出現如1997年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衝擊新興市場。而上述的潛在風險,事實上與歐債危機一樣,為2008年金融海嘯所遺留下來的後遺症之一。
2008年金融海嘯的發生,源於次按問題。投資者開始對抵押證券的價值失去信心,繼續引發流動性緊縮,並於2008年導致多間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繼而導致投資者拋售資產,令資產價格短時間內暴瀉。
金融海嘯期間,多國政府出資拯救銀行業,雖然成功穩定金融體系,但卻導致國家主權債務急增;繼而引發投資者對債務沉重國家債券的信心危機,多個南歐國家首當其衝,債息急升經濟情況轉差,導致歐債危機之發生。
時間繼續推移,歐債危機得以穩定,而美國經濟亦開始復甦過來,聯儲局亦開始部署退市。由於在金融海嘯發生後的這幾年,全球央行創造出史無前例的低息環境,並大幅擴張貨幣供應,資金流入新興市場追逐風險,導致大規模資金流入新興市場,推高當地資產價格。
因此,低息環境若結束,資金流動性開始收緊,資金流向逆轉,引發新興市場貨幣貶值,一旦情況失控,外資無序流出,或會引發新興市場為中心的金融風暴。按上述的故事脈絡,投資者的憂慮亦有其道理,不過,新興市場經過十多年的擴張後,經濟實力已大幅增強,各國之外匯儲備亦大幅提升,穩定匯市的能力已增強不少。
新興市場經濟實力已增強
例如中國,由於經常保持巨額貿易順差,因此積累了高達3.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絕對有能力應對短時間內資金市場產生之劇烈波動。另一方面,中國資本賬戶仍未完全開放,資金流出或流入得到監管,資本外逃之壓力有限,因此,雖然不能排除金融危機發生之機會,但可能性大幅減低。
話雖如此,借貸成本上升,去槓桿化將減慢投資速度,目前總投資佔GDP的比重接近五成的中國將會受到較大打擊,加上最近幾年因過分投資亦產生了產能過剩問題。從出口主導轉變為內需主導的經濟結構調整又未成熟,令內需顯然未能拉動經濟增長,再加上內地信貸過度擴張、潛在壞賬、影子銀行以及地方債累積大量風險,中央不能放寬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在內憂外患夾攻下,中國經濟無可避免要接受減速的現實。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