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富達證券(香港)業務部副總經理 林振輝
處於大數據時代的今日,電訊運營商的生存環境因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已經發生徹底改變。互聯網的普及和應用,給中國三大電訊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然而,現階段電訊運營商面臨的挑戰遠大於機遇。
基於互聯網的語音、短信和視頻通話(例如Skype、微信),對電訊運營商的傳統業務造成極大衝擊,傳統利潤不斷被吞噬。以中國移動為例,2007年之前,收入和淨利潤都保持20%以上增長率。之後增長開始放緩,收入增長由2008年的15.5%跌至2012年的6.1%。2012年中國移動的語音業務收入增長只有1.1%,但語音業務佔收入比高達65.7%。數據業務方面,2012年中國移動無線上網業務流量增長了187.6%,但無線業務收入僅增長53.6%,無線業務的高速增長沒有轉變為利潤。中國移動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逐年下降也說明盈利能力轉弱。
顯然,三大運營商還沒有充分準備好迎接來勢洶洶的移動互聯網浪潮。智能終端的普及、3G網絡的成熟、應用程序的爆發,將中國網民一步步從個人電腦轉移到移動設備。截至到2012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5.64億,手機網民達4.2億,佔比由2011年的69.3%升至2012年的74.5%,手機已經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在這波浪潮中,三大運營商只扮演了數據通道的角色。手機上網的大量增長給運營商造成極大的運營壓力,同時並沒有帶來數據收入之外的利潤,最終出現了今年年初三大電訊運營商要求向微信收費的事件。
為逆轉頹勢,三大運營商都寄希望於4G網絡業務。市場預測,今年9月份左右工信部將會發放4G牌照,屆時三大運營商將會全力搶佔4G市場。不過筆者認為,4G業務並不能改變運營商所處的困境。4G業務初期需要投入極高的成本,維護費用也極高,而現時市場趨勢是手機用戶由2G轉為3G網絡,加上市場預測4G網絡收費較高,因此短期內4G網絡需求不高,對營運收入貢獻有限。
唯一出路就是去管道化。三大運營商也早已認識到這個問題,電訊運營商本身擁有得天獨厚的數據管道及龐大的用戶群優勢,但如何在保持目前業務優勢的前提下,去開拓新的非管道業務,將會是一大難題。筆者認為,短期甚至中長期電訊運營商將會面臨較大挑戰,收入增長也有所放緩,建議保持觀望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