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有多遠:文化是一把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1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胡野秋寫下的文化著作

 當記者見到胡野秋時,他正在深圳的一個大型公共圖書閱讀場所,向深圳市民們進行一場名為「香港離我們有多遠——深港文化差異談」的專題講座。這也是深圳官方組織的「深圳大家講壇」系列活動的一部分。

 胡野秋的眼中,深圳與香港正在上演著文化的「雙城記」。看待兩地差異,最為重要的一個層面,就是自我的謙和與反省。因此,作為一名知識分子,一名文化人,一個深圳人,在胡野秋看來,深圳應該多向香港學習,多發現香港的優點,多多從城市的文化功能中,汲取香港成功和先進的一面。真正的共融,是優點、優勢的共融。

 胡野秋在講座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深圳曾經舉辦過一次大型的城市設計規劃展覽,有不少香港設計從業人員來帶著自己的作品來到了這個展覽上。當時,深圳甚至整個內地,都沉浸在「城市再造」的迷思中,認為只有將城市原有的建築都拆了,才能夠建設新城市。但是,香港的一位設計師,他的思路,與「城市再造」僅僅相差一個字,叫作「城市再織」。一字之差,謬以千里。織,體現出了香港人對城市的一種文化審美感,因此在香港,尤其在中心市區中上環地帶,是不會輕易拆除舊有房屋的,新舊建築形成了完美的協調感。而這,卻正是深圳乃至內地所缺乏的一種審美化的城市設計意識。

 「織」與「造」,這就是深港文化的差異,這一字之差,讓香港與深圳之間的那條河,變得又寬又深。對城市文化的敬畏、審美,也就是人文主義的一種體現。因此,香港的城市設計與文化形態,充滿了人文美感,而這,卻是深圳等內地城市需要不斷努力的方向之一。

相關新聞
胡野秋:為城市點亮文化的彩燈 (圖)
香港有多遠:文化是一把尺 (圖)
城市的化妝師——書寫小人物 (圖)
「我在現場」:電視人生的座右銘 (圖)
發起「深圳讀書月」讓城市更柔美 (圖)
南望香港:要啟蒙、不要反智
「大家」寫作新時代與新媒體 (圖)
羅世宏:網絡寫作的可能性
馬家輝:擺脫傳統出版的限制
邱立本:主流社會的中文寫作
走東走西:保姆攝影師 (圖)
香港人越來越喜「閱」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