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我在現場」:電視人生的座右銘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1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光緒帝,胡野秋熒幕中講述戊戌變法,對其極為同情。

 如今的胡野秋,還是一個以知識分子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嘉賓以及節目策劃人。媒體的形式多種多樣,為何喜愛電視呢?胡野秋告訴記者,因為電視媒體能夠給人一種聲像並存的現場感,其具備的「我在現場」效果,一直是胡野秋特別鍾情的。

 「我在現場」,也是胡野秋對自己的傳媒人生的回憶。他在中國內地的中央級報紙《中國青年報》擔任十年時間的記者。期間,因自己一篇發自現場的華東水災報道《含淚再炸邱家湖》而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領受了1991年度的中國新聞業最高獎項 「中國新聞獎」。因此,「我在現場」,成為了他日後轉向電視人生的一個重要準則。

 「我在現場」不僅適用於現實,也適用於回看歷史。不久前,胡野秋應邀擔任了湖北衛視的主講人,向觀眾們講解了晚清的戊戌變法,引起了巨大迴響。「歷史是可以在現場的,訣竅就在於你要與人們的現實感受相結合。」這是胡野秋的總結。他認為,解讀歷史,必須聯繫當下。因此,他用戊戌變法的例子告訴中國人:「改革,是一個國家的生命,惟有不斷自省、不斷改革,才會有出路,有前途。」

 文化人對社會的關懷,不是以看客、而是以參與的角色進入的。作為大型電視節目《縱橫中國》的總策劃,胡野秋眼中的「中國」,完全可以用城市文明的視角去發掘。中國古代的文明,是都城的文明,城市的文明;現代更是城市的文明。而在他主持、策劃的電視節目《東邊西邊》中,胡野秋都會用強烈的「我在現場」意識,去讓大眾了解到新聞人、新聞事和新聞情。也正是這個原因,在不久之前的內地與香港民間情感關係較為緊張的時刻,胡野秋在諸多擔任嘉賓或策劃的電視節目中,多次以香港人的視角、香港人的情感、香港人的思考,去向內地民眾講述「雙非」、「奶粉限購」、「跨境學童」等問題。

相關新聞
胡野秋:為城市點亮文化的彩燈 (圖)
香港有多遠:文化是一把尺 (圖)
城市的化妝師——書寫小人物 (圖)
「我在現場」:電視人生的座右銘 (圖)
發起「深圳讀書月」讓城市更柔美 (圖)
南望香港:要啟蒙、不要反智
「大家」寫作新時代與新媒體 (圖)
羅世宏:網絡寫作的可能性
馬家輝:擺脫傳統出版的限制
邱立本:主流社會的中文寫作
走東走西:保姆攝影師 (圖)
香港人越來越喜「閱」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